数量关系
数量模版题
方程思想

第一课 方程思想

一、如何构建方程

方程关键点: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一:自身公式

总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工程量 = 效率 ×\times 时间; 路程 = 速度 ×\times 时间

某商店批发了100袋面包改良剂,已知每袋的进价是3.5元,总运费为100元,预计损耗 2% ,现以每袋5元的价格售出,则该批面包改良剂可获利润多少元?

  • A.39.2
  • B.40
  • C.49
  • D.50

解析 由于我们知道,总利润 = 总收入- 总成本,那么这道题目还给了和收入、成本相关的数据,于是我们选择围绕总利润 = 总收入- 总成本的等式关系构建方程。

总利润 = 总收入- 总成本 =5×(100100×2%)(3.5×100+100)=5×98450=490450=40= 5\times (100 - 100\times 2\%) - (3.5\times 100 + 100) = 5\times 98 - 450 = 490 - 450 = 40 元,所以选择B。

总结根据已知运算关系公式,结合题目所给数据信息,考虑是否可以进行方程运算得到新的信息。

等量关系二:题目设置等量关系

比如前后xx量相同,A是B的xx倍、xx分之一,A比B多xx、少xx等等。

某检修工作由李和王二人负责,两人如一同工作4天,剩下工作量李需要6天,或王需要3天完成。现李和王共同工作了5天,则剩下的工作李单独检修还需几天完成?

  • A.2
  • B.3
  • C.4
  • D.5

解析

设李、王的日工作效率分别为 L,WL, W(“份/天”),总工作量为 1。

已知:两人合做 4 天后,剩余工作要么李单独做 6 天完成,要么王单独做 3 天完成。 故有:

14(L+W)=6L=3W1-4(L+W)=6L=3W

6L=3W6L=3WW=2LW=2L

代入:

14(L+2L)=6L    112L=6L    18L=1  1-4(L+2L)=6L \;\Rightarrow\; 1-12L=6L \;\Rightarrow\; 18L=1 \; L=118W=19L=\frac{1}{18} \quad W=\frac{1}{9}

实际情况:李、王共同工作 5 天。 完成量:

5(L+W)=5 ⁣(118+19)=5318=56.5(L+W)=5\!\left(\frac{1}{18}+\frac{1}{9}\right)=5\cdot\frac{3}{18}=\frac{5}{6}.

剩余量:

156=16.1-\frac{5}{6}=\frac{1}{6}.

由李单独完成所需时间:

剩余量L=16118=3 天.\frac{\text{剩余量}}{L}=\frac{\frac{1}{6}}{\frac{1}{18}}=3\text{ 天}.

答案:还需要 3 天

二、鸡兔同笼思想

列方程是快速应用题目信息得出思路的好办法。但一笔一划把方程写出来又比较费时间。所以我们转换一下思维,即可以快速对题干信息进行方程计算又避免无用功。


玻璃厂委托运输公司运送400箱玻璃。双方约定:每箱运费30元,如箱中玻璃有破损,那么该箱的运费不支付且运输公司需赔偿损失60元。最终玻璃厂共支付9750元,则此次运输中玻璃破损的箱子有:

A.25箱 B.28箱 C.27箱 D.32箱

方法一(方程法)

  • 设破损箱数为 xx,完好箱数为 400x400-x

  • 结算:完好每箱付 3030 元;破损该箱不付运费并赔偿 6060 元(等价于 60-60 元)。

  • 玻璃厂实付:

    30(400x)60x=975030(400-x)-60x=9750
  • 化简:

    1200090x=975090x=2250x=2512000-90x=9750 \Rightarrow 90x=2250 \Rightarrow x=25

方法二(鸡兔同笼思想)

  • 若全完好,应付 400×30=12000400\times30=12000 元。
  • 每出现 1 箱破损,结算从“应付 +30+30”变为“应付 60-60”,净少付 9090 元。
  • 现在实际只付 97509750 元,比全完好少付 120009750=225012000-9750=2250 元。
  • 破损箱数 =2250÷90=25=2250\div90=25(箱)。

校验

  • 完好 375375 箱付 375×30=11250375\times30=11250 元;
  • 破损 2525 箱赔 25×60=150025\times60=1500 元(抵扣);
  • 净付 112501500=975011250-1500=9750 元,吻合。

答案:25 箱。


一群人坐车出去旅游,如果每辆车坐22人,还剩5人没位置。如果每辆车坐26人,则空出15个座位。问每辆车坐25人,空出多少个座位:

  • A.20
  • B.15
  • C.10
  • D.5

解法一(方程) 设有 xx 辆车、共 NN 人:

{N=22x+5N=26x1522x+5=26x15x=5,  N=225+5=115.\begin{cases} N=22x+5\\ N=26x-15 \end{cases} \Rightarrow 22x+5=26x-15 \Rightarrow x=5,\; N=22\cdot5+5=115.

每辆坐 25 人时,总座位 =25×5=125=25\times5=125,空位 =125115=10=125-115=10 个。

解法二(差量法) 从每车 22 人改为 26 人,每车多 4 个座位,总体“多出来的座位”抵消了原来超出的 5 人并额外空出 15 个座位,故

4x=5+15=20x=5.4x=5+15=20 \Rightarrow x=5.

再算空位:25×5(22×5+5)=125115=1025\times5- (22\times5+5)=125-115=10 个。

答案:空出 10 个座位。


小王上山每分钟走50米,下山每分钟走80米。他从山脚出发到达山顶后立刻原路下山,出发30分钟内一共走了1680米。问他走到山脚还要多少分钟?

  • A.8
  • B.9
  • C.10
  • D.12

推导:

  • 设山脚到山顶路程为 dd 米。上山速率 5050 m/min,下山速率 8080 m/min。

  • 30 分钟内已走路程:

    d+80(30d50)=1680d + 80\left(30-\frac{d}{50}\right)=1680

    (先上到顶走了 dd,余下时间在下山)

  • 解得:

    d+24001.6d=16800.6d=720d=1200 米d+2400-1.6d=1680 \Rightarrow 0.6d=720 \Rightarrow d=1200\text{ 米}
  • 上山用时 tup=1200/50=24t_\text{up}=1200/50=24 分;因此 30 分钟时已下山 66 分钟,走了 6×80=4806\times80=480 米。

  • 仍剩下山路程 1200480=7201200-480=720 米,所需时间

    720/80=9 分钟.720/80=9\text{ 分钟}.

答:还要 9 分钟。

鸡兔同笼解法

  • 设山脚到山顶路程为 HH 米。上山速度 5050 米/分,下山速度 8080 米/分。

  • 若 30 分钟内尚未到顶,则路程应为 50×30=150050\times30=1500 米,但题给 16801680 米,矛盾 ⇒ 30 分钟时已到顶并在下山。

  • 设上山用时 H/50H/50 分,到顶后在 30 分钟内下山了 30H5030-\frac{H}{50} 分钟:

    H上山全程+80(30H50)下山已走=1680\underbrace{H}_{\text{上山全程}}+\underbrace{80\left(30-\frac{H}{50}\right)}_{\text{下山已走}}=1680

    化简得 H=1200H=1200 米。

  • 上山用时 1200/50=241200/50=24 分,下山全程需 1200/80=151200/80=15 分。

  • 30 分钟时已下山 3024=630-24=6 分,还需 156=915-6=9 分到山脚。

校验:已走路程 =1200+80×6=1200+480=1680=1200+80\times6=1200+480=1680 米,吻合。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修建一段长为2100千米的公路,甲队每天比乙队少修50千米,甲队先单独修3天,余下的路程与乙队合修6天完成,则乙队每天所修公路的长度是:

A.135千米 B.140千米 C.160千米 D.170千米

设乙队日修为 BB 千米,甲队日修为 AA 千米,则 A=B50A=B-50 甲先修 3 天:3A3A。余下用两队合修 6 天:6(A+B)6(A+B)。 由总长 2100 千米得:

3A+6(A+B)=21003A+6(A+B)=2100

代入 A=B50A=B-50

3(B50)+6((B50)+B)=21003B150+6(2B50)=21003(B-50)+6\big((B-50)+B\big)=2100 \Rightarrow 3B-150+6(2B-50)=2100 3B150+12B300=210015B=2550B=170.3B-150+12B-300=2100 \Rightarrow 15B=2550 \Rightarrow B=170.

答案:170 千米/天。

校验A=120A=120。甲先修 3×120=3603\times120=360 千米;余下 2100360=17402100-360=1740 千米;合修日效率 120+170=290120+170=290 千米/天,6 天修 17401740 千米,吻合。


某工厂有学徒工、熟练工、技师共80名,每天完成480件产品的任务。已知每天学徒工完成2件,熟练工完成6件,技师完成7件,且学徒工和熟练工完成的量相等,则该厂技师人数是熟练工人数的多少倍:

  • A.6
  • B.8
  • C.10
  • D.12

设学徒工、熟练工、技师人数分别为 A,S,TA,S,T

已知:

{A+S+T=802A+6S+7T=4802A=6S (学徒与熟练完成量相等)\begin{cases} A+S+T=80\\ 2A+6S+7T=480\\ 2A=6S \ (\text{学徒与熟练完成量相等}) \end{cases}

2A=6SA=3S2A=6S\Rightarrow A=3S

代入人数总和:3S+S+T=804S+T=80T=804S3S+S+T=80\Rightarrow 4S+T=80\Rightarrow T=80-4S

代入产量方程:

2(3S)+6S+7T=48012S+7T=480.2(3S)+6S+7T=480 \Rightarrow 12S+7T=480.

再代入 T=804ST=80-4S

12S+7(804S)=48012S+56028S=48016S=80S=5.12S+7(80-4S)=480 \Rightarrow 12S+560-28S=480 \Rightarrow -16S=-80 \Rightarrow S=5.

T=804×5=60T=80-4\times5=60

所求倍数:TS=605=12\dfrac{T}{S}=\dfrac{60}{5}=12

答:技师人数是熟练工人数的 12 倍。


现有浓度为 12%12\%24%24\% 的盐水各若干克,将其混合后加入50克水,配制成丁浓度为 18%18\% 的盐水600克,则原 12%12\%24%24\% 的盐水质量之比是:

A.6:5 B.1:1 C.5:6 D.4:7

  • 12 % 的盐水的质量为 aa g;
  • 24 % 的盐水的质量为 bb g。

把这两种盐水混合后再加入 50 g 纯水,得到 600 g、浓度为 18 % 的盐水。

列方程

  1. 总质量(包含盐和水)
a+b+50=600a+b=550  ()a+b+50=600\qquad\Longrightarrow\qquad a+b=550\;(\text{克})
  1. 盐的总量保持不变
0.12a+0.24b=0.18×600=108  ()0.12a+0.24b=0.18\times600=108\;(\text{克})

把第二式除以 0.12,化成整数系数:

a+2b=900a+2b=900

求解

{a+b=550a+2b=900  (a+2b)(a+b)=b=900550=350\begin{cases} a+b=550\\ a+2b=900 \end{cases} \Rightarrow\; (a+2b)-(a+b)=b=900-550=350 a=550b=550350=200a=550-b=550-350=200

比例

a:b=200:350=20050:35050=4:7a:b = 200:350 = \frac{200}{50}:\frac{350}{50}=4:7 12%盐水:24%盐水=4:7\boxed{12\% \text{盐水} : 24\% \text{盐水}=4:7}

三、不定方程

超市有两种不同价格的水果,5元一斤的国产水果和17元一斤的进口水果,若小明购买这两种水果恰好花了100元,则他买了()斤国产水果。

  • A.2
  • B.3
  • C.4
  • D.5

解析 设小明购买了 x 斤国产水果和 y 斤进口水果。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方程: 5x+17y=1005x + 17y = 100 其中,x 和 y 都必须是正整数,因为小明购买了两种水果,所以购买量不能为零或负数。

我们可以对这个二元一次方程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将方程改写为: 5x=10017y5x = 100 - 17y 由于方程的左边 5x5x 是 5 的倍数,因此方程的右边 10017y100 - 17y 也必须是 5 的倍数。 因为 100 本身是 5 的倍数,所以要使 10017y100 - 17y 是 5 的倍数,那么 17y17y 也必须是 5 的倍数。

因为 17 和 5 是互质的(它们没有除 1 以外的公因数),所以 y 必须是 5 的倍数。

另外,由于水果的总价是100元,而进口水果的价格是17元一斤,所以购买的进口水果的重量 y 必须满足: 17y<10017y < 100 y<10017y < \frac{100}{17} y<5.88y < 5.88 结合以上两个条件,y 必须是一个小于 5.88 的正整数,并且是 5 的倍数。那么 y 唯一可能的值就是 5。

现在我们将 y = 5 代入原方程: 5x+17(5)=1005x + 17(5) = 100 5x+85=1005x + 85 = 100 5x=100855x = 100 - 85 5x=155x = 15 所以,小明购买了 3 斤国产水果和 5 斤进口水果。

我们可以验证一下这个结果: 3 斤国产水果的价格是 3×5=153 \times 5 = 15 元。 5 斤进口水果的价格是 5×17=855 \times 17 = 85 元。 总花费是 15+85=10015 + 85 = 100 元,符合题目要求。

因此,小明买了 3 斤国产水果。

正确答案是 B

快速解法: 代入选项判断是否整除即可

不定方程常考考点

对于 ax+by=cax + by = c 这样的不定方程

若a与c存在公因子d,则by也必然是d的倍数


某个班级组织51个学生到公园划船。假设每只大船可以坐5个人,每只小船可以坐3个人,如果要求每只船都要坐满,那么有()种不同的租船方案。

  • A.1
  • B.2
  • C.3
  • D.4

解析 设大船数量为x,小船数量为y,则有方程: 5x + 3y = 51(其中x、y为非负整数)

我们可以将方程变形为: y = (51 - 5x) / 3

为了使y为整数,(51 - 5x)必须能被3整除。因为51能被3整除(51 ÷ 3 = 17),所以5x也必须能被3整除。由于5和3互质,x必须是3的倍数。

同时,x的取值范围应满足5x ≤ 51,即x ≤ 10.2,所以x最大为10。

因此,x的可能值为:0, 3, 6, 9

我们分别计算对应的y值:

  1. 当x = 0时: y = (51 - 0) / 3 = 17 方案:0只大船,17只小船

  2. 当x = 3时: y = (51 - 15) / 3 = 12 方案:3只大船,12只小船

  3. 当x = 6时: y = (51 - 30) / 3 = 7 方案:6只大船,7只小船

  4. 当x = 9时: y = (51 - 45) / 3 = 2 方案:9只大船,2只小船

当x = 12时,y为负数,不符合实际情况。

因此,共有4种不同的租船方案。

不定方程技巧

数量运算是单选题,不定方程可能有多个解,但往往只要找到符合题意的情况即可选择选项走人,无需验证剩下解。

赋零法

适用条件: 当不定方程的未知数不限制为整数时,方程组通常有无数个解。

核心原理: 此类题目不会直接求某个未知数的具体值,而是求某个由多个未知数组成的表达式的值。由于该表达式的值不受具体解的影响(即无论取哪一组解,表达式的值都相同),我们只需要找到任意一组解即可。

操作方法: 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可以假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0,这样可以减少一个未知数,使方程组更容易求解。

注意事项: 选择赋零的未知数时,应优先选择系数较复杂或计算不便的未知数。


例题1: 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用品,已知买7盒水彩笔、3瓶墨水、1个笔记本共需要50元,买10盒水彩笔、4瓶墨水、1本笔记本共需要69元。问若买2盒水彩笔、2瓶墨水、2本笔记本共需要多少钱?

A. 24元  B. 26元  C. 28元  D. 30元

解析:

  1. 设水彩笔1盒为 xx 元,墨水1瓶为 yy 元,笔记本1本为 zz
  2.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 7x+3y+z=507x + 3y + z = 50 10x+4y+z=6910x + 4y + z = 69
  3. 由于 xxyyzz 不一定为整数,方程组有无数组解,可以使用赋零法
  4. 假设 x=0x = 0,则方程组简化为: 3y+z=503y + z = 50 4y+z=694y + z = 69
  5. 解得:y=19y = 19z=7z = -7
  6. 因此,2盒水彩笔、2瓶墨水、2本笔记本共需要: 2x+2y+2z=2×0+2×19+2×(7)=0+3814=242x + 2y + 2z = 2 × 0 + 2 × 19 + 2 × (-7) = 0 + 38 - 14 = 24

答案: A

例题2: 老张买学习和生活用品赠给山区贫困小学生。3个笔盒、2个皮球和4个杯子一共89元,4个笔盒、3个皮球和6个杯子一共127元。则一个笔盒多少元?

A. 10  B. 11  C. 12  D. 13

解析:

  1. 设1个笔盒为 xx 元,1个皮球为 yy 元,1个杯子为 zz
  2.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 3x+2y+4z=893x + 2y + 4z = 89 4x+3y+6z=1274x + 3y + 6z = 127
  3. 题目求 xx 的值,使用赋零法,假设 y=0y = 0
  4. 方程组简化为: 3x+4z=893x + 4z = 894x+6z=1274x + 6z = 127
  5. ①式乘以1.5得:4.5x+6z=133.54.5x + 6z = 133.5
  6. ③式减去②式:0.5x=6.50.5x = 6.5,解得 x=13x = 13

答案: D

疑惑解答: 为什么3个未知数、2个方程的不定方程,xx 的值可以确定?

原因分析: 虽然表面上是3个未知数、2个方程,但仔细观察系数关系:

  • 第一个方程:3x+2y+4z=893x + 2y + 4z = 89
  • 第二个方程:4x+3y+6z=1274x + 3y + 6z = 127

注意到 yyzz 的系数比例相同(24=36=12\frac{2}{4} = \frac{3}{6} = \frac{1}{2}),可以重新组合:

  • 3x+2(y+2z)=893x + 2(y + 2z) = 89
  • 4x+3(y+2z)=1274x + 3(y + 2z) = 127

a=y+2za = y + 2z,则方程组变为:

  • 3x+2a=893x + 2a = 89
  • 4x+3a=1274x + 3a = 127

这实际上是2个未知数、2个方程的确定方程组,可以唯一确定 xxaa 的值,但无法单独确定 yyzz 的值。

拓展思考: 如果题目问"一个皮球和两个杯子一共需要多少钱",答案同样是确定的,这正体现了不定方程中某些组合表达式值的不变性。

例题3: 现有甲、乙、丙三种货物,若购买甲1件、乙3件、丙7件共需200元;若购买甲2件、乙5件、丙11件共需350元。则购买甲、乙、丙各1件共需多少元?

A. 50  B. 100  C. 150  D. 200

解析:

  1. 设1件甲为 xx 元,1件乙为 yy 元,1件丙为 zz
  2.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 x+3y+7z=200x + 3y + 7z = 2002x+5y+11z=3502x + 5y + 11z = 350
  3. 使用赋零法,假设 y=0y = 0(选择 yy 是因为 xx 的系数有整数倍关系)
  4. 方程组简化为: x+7z=200x + 7z = 2002x+11z=3502x + 11z = 350
  5. ①式乘以2得:2x+14z=4002x + 14z = 400
  6. ③式减去②式:3z=503z = 50,解得 z=503z = \frac{50}{3}
  7. 代入①式:x=2007×503=2503x = 200 - 7 × \frac{50}{3} = \frac{250}{3}
  8. 因此:x+y+z=2503+0+503=100x + y + z = \frac{250}{3} + 0 + \frac{50}{3} = 100

快速解法: 2×3×2 × ② - 3 × ① 得到:x+y+z=100x + y + z = 100

答案: B

方法总结: 非整数型不定方程的本质是通过调整方程系数,构造出未知数之间的特殊线性关系。在公务员考试中,由于时间限制和选择题的特点,我们无需严格证明这种关系的数学原理,只需运用赋零法快速找到一组特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