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基础学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精要

理论体系架构

核心概念

马克思主义定义

科学理论体系——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核心命题

  •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 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
  • 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创立条件体系

条件类型具体内容历史意义
阶级基础英法德工人运动兴起现代无产阶级独立政治力量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实践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三大组成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核心贡献:唯物史观创立
  • 方法论:辩证分析方法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核心发现:剩余价值理论
  • 理论贡献: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

3. 科学社会主义

  • 理论核心: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 实践路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 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四大本质特征

特征内涵阐释实践体现
科学性揭示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人民性代表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实践性指导改造世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开放性与时俱进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发展脉络

创立发展阶段

创立阶段(1848-1895)

列宁主义阶段(1895-1953)

中国化阶段(1921-至今)

中国化理论成果

  1.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飞跃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飞跃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 阶级基础:英国、法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2.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3.重要著作

(1)《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2)《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3)《资本论》: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的发现※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 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十月革命。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二战后3.社会主义焕发生机活力:中国化时代化

(1)毛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特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3)新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四、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 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3.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4. 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真题精讲

【2025联考】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②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④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⑤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 A. 2
  • B. 3
  • C. 4
  • D. 5

答案:C
解析:

  • ① 正确: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根基。
  • ② 错误:“工人运动的兴起”属于实践基础,不是思想/理论来源。
  • ③ 正确:在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 ④ 正确:《共产党宣言》(1848)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公开问世。
  • ⑤ 正确: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明确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2023上海】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由此()。

  • A. 从欧洲走向东亚
  • B. 从部分成功走向全面成功
  • C. 从亚洲走向全球
  • D. 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

答案:D
解析: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二战后形成多国社会主义阵营,体现“由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A、C是地理表述不当,B表述夸大且不严谨。


【2023联考】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其主要理论观点对应正确的有()。

  1. 《资本论》——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2.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 《德意志意识形态》——解释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后的生态危机
  4. 《费尔巴哈提纲》——提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解析:

  • ① 正确:《资本论》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揭示资本—雇佣劳动关系中的剥削本质。
  • ② 正确:《共产党宣言》集中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 ③ 错误:《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不涉及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危机命题。
  • ④ 正确:《费尔巴哈提纲》首次鲜明提出“实践”的观点,奠定实践的唯物主义。

【2012国考】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
  • B.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 C. 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 D.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融为一体

答案:A
解析:

  • A 错误: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1789—1794),《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两者在历史上并无“理论基础—成果”的对应关系。
  • B 正确:《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与正式诞生。
  • C 正确:贯穿全书的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 D 正确:文本兼具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作系统表述。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是

  • A.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B.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
  •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

  • 正确组合是三个“学科层面”的组成: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 A、D 把哲学内部的两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当作并列“组成”,与“学科—组成”的层级不符。
  • C 把“剩余价值学说”(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误当作并列组成。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正确的有

  • A. 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 B. 十月革命使其从理论走向实践
  • C. 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大发展
  • 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案:ABCD
解析:

  • A 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 B 正确: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首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为现实。
  • C 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 D 正确:《宣言》(1848)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公开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