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基础学习
新思想专题
第四节 新思想核心内容

第四节 新思想核心内容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十个明确

  1.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我党领导,我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4.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5.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 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8.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9.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 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二、十四个坚持

  1.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6.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7.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8.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9.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10.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11.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12.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3.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4.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三、十三个方面

  1. 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2.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必须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 在经济建设上。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决策。

  4.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

  5. 在政治建设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6. 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7. 在文化建设上。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8. 在社会建设上。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党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9.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0.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党提出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确立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制定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建设强大人民军队,首要的是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人民军队紧紧扭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根本指向

  1. 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

  2. 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

  3. 在外交工作上。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四、六个必须

  1.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

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1.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2.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3.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4.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5.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五、中国式现代化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第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

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

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二是战略与策略的关系,三是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四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五是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六是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真题精讲

【2019联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A.全面从严治党

B.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的理解。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项“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但不是核心要义。 B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之一,但不是核心要义。 D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奋斗目标,是新思想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主题,因此是核心要义。 故本题选C。


【2019江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思想。关于新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精髓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
④理论特色是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一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理解。 ① 根本立场:重要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表述正确。 ② 核心要义:重要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正确。 ③ 精髓:重要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所体现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或作贡献)。表述正确。 ④ 理论特色:新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理论与实际、战略与战术、继承与创新、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④的表述是正确的。 因此,四个表述均正确。 故本题选D。


【2025联考】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下列选项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是()

① 站稳人民立场
② 把握人民愿望
③ 尊重人民创造
④ 集中人民智慧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理解。 “坚持人民至上”是重要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其内涵包括: ① 站稳人民立场:这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前提。 ② 把握人民愿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困。 ③ 尊重人民创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④ 集中人民智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汇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这四个选项都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故本题选D。


【2025广东省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重要领导在不同场合不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一理念的是()。

A.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B.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C.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D.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解析 021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重要领导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以下简称文章)。

A项正确,文章指出:“我总的认为,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

B项错误,文章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C项错误,文章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D项错误,文章指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A。


【2024国考】重要领导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关于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
② 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④ 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解析

重要领导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故①②③④表述正确,共4项。

故正确答案为D。


【2024广东省考】我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段话最能体现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A.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B.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C.必须坚持系统理念

D.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解析

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故正确答案为D。


【2023事业单位联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此,下列选项对应不准确的是()。

A.推进改革发展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坚持系统观念

B.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坚持自信自立

C.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

D.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坚持守正创新

解析

A项正确,重要领导在讲话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B项正确,C项错误,重要领导在讲话时强调,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

D项正确,重要领导在讲话时强调,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019国考】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B.完善就业保障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C.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D.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解析

A项正确,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第4条阐述了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B项错误,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第9条阐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C项正确,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第7条阐述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D项正确,十九大报告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2023联考】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命题,按提出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②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⑤ 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A.③①⑤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③①④②

D.⑤①③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命题提出的时间顺序。 ⑤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这是最早的表述。 ③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①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两步走”战略,第二步即“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后在改革开放后调整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④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因此,时间先后顺序为⑤③①④②。 故本题选C。


【2024国考】重要领导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关于深入推进新时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 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
②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
③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 ④以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主线
⑤ 以党的制度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解。 根据重要领导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十三个坚持”),以及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① “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是正确的。 ② “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是正确的。 ③ “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是正确的。 ④ 党的组织路线中,组织体系建设是重要基础。但“主线”的表述不准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⑤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是正确的表述。“以党的制度建设为统领”说法错误,政治建设才是统领。 因此,正确的表述有①②③共3项。 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