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
数量模版题
经济利润

第三章 经济利润

一、基本方程运算

核心公式

总利润 = 单件利润 × 销售量(注:仅在进货量 = 销售量时成立)

总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例题1:基础利润计算

题目:某商品上月售价为进价的 1.4 倍,销售 m 件。本月该商品进价下降 20%,售价不变,销售利润为上月的 1.8 倍。那么本月的销售量为多少件?

  • A. 1.3m
  • B. 1.25m
  • C. 1.2m
  • D. 1.15m

解析

设上月进价为 10,则:

  • 上月售价 = 14
  • 上月单件利润 = 4
  • 上月总利润 = 4 × m

本月进价下降 20%:

  • 本月进价 = 8
  • 本月售价 = 14(不变)
  • 本月单件利润 = 6
  • 本月总利润 = 4 × m × 1.8 = 7.2m

本月销量 = 总利润 ÷ 单件利润 = 7.2m ÷ 6 = 1.2m

答案:C

方程法 设上月进价为 cc,售价为 1.4c1.4c,销量为 mm

  • 上月每件利润:1.4cc=0.4c1.4c-c=0.4c,总利润:0.4cm0.4cm
  • 本月进价降 20%20\%0.8c0.8c,售价不变仍为 1.4c1.4c。 本月每件利润:1.4c0.8c=0.6c1.4c-0.8c=0.6c。设本月销量为 xx,总利润:0.6cx0.6cx

题给:本月总利润是上月的 1.81.8 倍:

0.6cx=1.8×0.4cm=0.72cm    x=0.720.6m=1.2m.0.6cx=1.8\times 0.4cm=0.72cm \;\Rightarrow\; x=\frac{0.72}{0.6}m=1.2m.

答: 本月销售量为 1.2m1.2m 件(比上月多 20%20\%)。

份数思想解法

  • 上月:进价 10 份,售价 14 份,单件利润 4 份
  • 本月:进价下降 20% → 减少 2 份 → 进价 8 份
  • 单件利润变为 6 份(原利润的 1.5 倍)
  • 总利润变为 1.8 倍,销量 = 1.8 ÷ 1.5 = 1.2 倍

例题2:总利润计算

题目:某种蔬菜进价 5 元/斤,售价 10 元/斤,当天卖不完的蔬菜不再出售。过去 7 天里,菜商每天购进该种蔬菜 100 斤,其中有 4 天卖完,有 2 天各剩余 20 斤,有 1 天剩余 10 斤,这 7 天菜商共赚了多少元钱?

  • A. 2950
  • B. 3000
  • C. 3250
  • D. 3500

解析

总成本计算

  • 每天购进:100 斤
  • 进价:5 元/斤
  • 总成本 = 100 × 5 × 7 = 3500 元

总收入计算

  • 4 天卖完:4 × 100 = 400 斤
  • 2 天剩余 20 斤:2 × 80 = 160 斤
  • 1 天剩余 10 斤:1 × 90 = 90 斤
  • 总销售量 = 400 + 160 + 90 = 650 斤
  • 总收入 = 650 × 10 = 6500 元

总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 6500 - 3500 = 3000 元

答案:B

例题3:成本与定价关系

题目:小李批发了一批同规格布娃娃,每个成本 6 元。第一天卖出 50 个,第二天他将售价上调 50% 后卖出 40 个,第三天降回原来价格将存货全部卖光。销售这一批布娃娃一共获得 1400 元销售收入,其中包含 680 元利润,小李第一天的定价为多少元?

  • A. 12.5
  • B. 12
  • C. 8
  • D. 10

解析

关键信息:总收入 = 1400 元,总利润 = 680 元

第一步:计算总成本

  • 总成本 = 总收入 - 总利润 = 1400 - 680 = 720 元

第二步:计算总进货量

  • 每个成本 = 6 元
  • 总进货量 = 720 ÷ 6 = 120 个

第三步:分析销售情况

  • 第一天:50 个
  • 第二天:40 个
  • 第三天:120 - 50 - 40 = 30 个

第四步:设第一天定价为 x 元

  • 第一天收入:50x
  • 第二天收入:40 × 1.5x = 60x
  • 第三天收入:30x
  • 总收入:50x + 60x + 30x = 140x = 1400 元

解得:x = 10 元

答案:D

例题4:物资捐赠问题

题目【较难】:某企业将一批防疫物资赠送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若干家医院。如果向每家医院赠送10箱口罩和7箱防护服,则剩余的口罩比防护服多20箱。如果向每家医院赠送12箱口罩和8箱防护服,则还缺8箱口罩和11箱防护服。如该企业决定额外采购物资,口罩和防护服按2:1的比例向每家医院捐赠相同数量的物资,且捐完后没有剩余,问口罩和防护服总计至少还要采购多少箱?

  • A.54
  • B.63
  • C.75
  • D.87

解析

第一步:分析条件变化

  • 情况一:每家医院送10箱口罩+7箱防护服
  • 情况二:每家医院送12箱口罩+8箱防护服
  • 变化:口罩每家多发2箱,防护服每家多发1箱

第二步:利用剩余变化求医院数量

  • 口罩从多剩20箱变成缺8箱 → 相当于多需要28箱
  • 防护服从多剩(20-7×n)变成缺11箱
  • 医院数量 = (20 - (-3)) ÷ (4 - 3) = 23 ÷ 1 = 17家

第三步:计算现有物资数量

  • 口箱数量 = 12 × 17 - 8 = 196箱
  • 防护服数量 = 8 × 17 - 11 = 125箱

第四步:计算需要采购的物资

  • 防护服需要:8 × 17 = 136箱 → 需采购136 - 125 = 11箱
  • 口罩按2:1比例需要:16 × 17 = 272箱 → 需采购272 - 196 = 76箱
  • 总计采购:11 + 76 = 87箱

答案:D

方程法 解题思路

  • 现有口罩 M0M_0 箱、 防护服 P0P_0
  • 需捐赠医院数 nn

1. 由两套捐赠方案求出 n,M0,P0n,\,M_0,\,P_0

方案每家口罩每家防护服结果
A107余口罩比余防护服多 20 箱
B128还缺口罩 8 箱、防护服 11 箱
  • 方案 B(缺货)转化为方程

    {12nM0=88nP0=11    M0=12n8,P0=8n11\begin{cases} 12n-M_0 = 8\\ 8n-P_0 = 11 \end{cases} \;\Longrightarrow\; M_0 = 12n-8,\quad P_0 = 8n-11
  • 方案 A(有剩余)给出差额

    (M010n)(P07n)=20(M_0-10n)-(P_0-7n)=20

    代入 M0,  P0M_0,\;P_0

    (12n810n)(8n117n)=20n+3=20n=17(12n-8-10n)-(8n-11-7n)=20 \Longrightarrow n+3=20 \Longrightarrow n=17
  • 现有库存

    M0=12 ⁣× ⁣178=196,P0=8 ⁣× ⁣1711=125\boxed{M_0 = 12\!\times\!17-8 = 196},\quad \boxed{P_0 = 8\!\times\!17-11 = 125}

2. 新方案:按 2 : 1 向每家捐赠

设每家捐赠 2k2k 箱口罩、kk 箱防护服

总需求:  34k 箱口罩,  17k 箱防护服\text{总需求:}\; 34k\ \text{箱口罩},\;17k\ \text{箱防护服}

必须满足

34k196,17k125k834k \ge 196,\quad 17k \ge 125 \Longrightarrow k \ge 8

最小整数 k=8k=8 可使补货量最少:

口罩防护服
需求34×8=27234 \times 8 = 27217×8=13617 \times 8 = 136
现有196125
需再采购272196=76272-196=\boxed{76}136125=11136-125=\boxed{11}

3. 结果

至少还需采购 76+11=87 箱\boxed{\text{至少还需采购 }76+11 = 87\text{ 箱}}

再购进 76 箱口罩和 11 箱防护服,共 87 箱,即可按 2 : 1 比例向 17 家医院等额捐完且无剩余。

二、份数思想

核心思想

将复杂的百分比和价格关系转化为简单的份数关系,便于计算和理解。

例题5:价格折扣与份数思想

题目:某种商品如果每件降价 30 元,单价比打八折销售时贵 10 元,则这种商品的定价是多少元/件?

  • A. 200
  • B. 250
  • C. 300
  • D. 350

解析

方程解法: 设定价为 x 元,则:

  • 降价30元后的价格:x - 30
  • 打八折的价格:0.8x
  • 根据题意:x - 30 = 0.8x + 10
  • 解得:0.2x = 40,x = 200

份数思想解法

  • 将原价看作10份
  • 八折就是8份,比原价少2份
  • 降价30元比八折贵10元,说明降价30元 = 八折 + 10元
  • 所以2份 = 30 + 10 = 40元
  • 1份 = 20元
  • 原价10份 = 200元

答案:A

例题6:折扣与利润关系

题目:某家电商场出售一种微波炉,现在进行促销活动,若按原售价打九折出售,则每台可盈利 215 元,若按八折出售,则每台会亏损 125 元,问这种微波炉每台原售价是多少元?

  • A. 2845
  • B. 3060
  • C. 3400
  • D. 3680

解析

关键分析

  • 九折利润:+215元
  • 八折利润:-125元
  • 利润差值:215 - (-125) = 340元

份数思想

  • 九折(90%原售价)比八折(80%原售价)高出10%原售价
  • 这10%原售价对应利润增加340元
  • 所以10%原售价 = 340元
  • 原售价 = 340 × 10 = 3400元

答案:C

方程法 设微波炉的原售价为 PP 元、进价(成本)为 CC 元。

促销方案售价每台盈亏
9 折0.9P0.9P盈利 215 元 → 0.9PC=2150.9P-C=215
8 折0.8P0.8P亏损 125 元 → 0.8PC=1250.8P-C=-125

两式相减以消去 CC

(0.9PC)(0.8PC)=215(125)=340(0.9P-C)-(0.8P-C)=215-(-125)=340 0.1P=340P=3400.1=3400\Rightarrow 0.1P=340 \quad\Longrightarrow\quad P=\frac{340}{0.1}=3400

答:这种微波炉的原售价为 3400 元/台。

例题7:成本变化与利润关系

题目:某产品售价为 67.1 元,在采用新技术生产节约 10% 成本之后,售价不变,利润可比原来翻一番。则该产品最初的成本为多少元:

  • A. 51.2
  • B. 54.9
  • C. 61
  • D. 62.5

解析

核心关系

  • 利润 = 售价 - 成本
  • 售价不变时:成本减少 = 利润增加

分析过程

  • 设原成本为 C 元
  • 原利润 = 67.1 - C
  • 新成本 = 0.9C(节约10%)
  • 新利润 = 67.1 - 0.9C
  • 根据题意:新利润 = 2 × 原利润

建立方程: 67.1 - 0.9C = 2(67.1 - C) 67.1 - 0.9C = 134.2 - 2C 1.1C = 67.1 C = 61 元

快速解法

  • 成本减少10%,利润翻一番
  • 说明原利润 = 成本减少额 = 10%成本
  • 所以售价 = 成本 + 10%成本 = 1.1成本
  • 成本 = 售价 ÷ 1.1 = 67.1 ÷ 1.1 = 61元

答案:C

例题8:折扣与利润份数关系

题目:某件商品如果打九折销售,利润将减少一半;如果打八五折销售,利润将减少 22.5 元。如果按原价销售,这件商品的利润是()元。

  • A. 15
  • B. 22.5
  • C. 30
  • D. 45

解析

份数思想分析

  • 将原价看作10份
  • 成本看作C份,原利润看作P份
  • 则:10 = C + P

九折情况

  • 售价:9份
  • 利润:9 - C = 0.5P(减少一半)
  • 代入:9 - (10 - P) = 0.5P
  • 9 - 10 + P = 0.5P
  • 0.5P = 1
  • P = 2份

确定成本

  • 原利润 = 2份
  • 成本 = 10 - 2 = 8份

八五折情况

  • 售价:8.5份
  • 利润:8.5 - 8 = 0.5份
  • 利润减少:2 - 0.5 = 1.5份 = 22.5元
  • 所以1份 = 22.5 ÷ 1.5 = 15元
  • 原利润2份 = 2 × 15 = 30元

答案:C

方程法

  • 原价为 SS
  • 成本为 CC
  • 原价利润为 P=SCP=S-C

1 . 根据“八五折利润少 22.5 元”

SC(0.85SC)=22.50.15S=22.5S-C-(0.85S-C)=22.5\Longrightarrow 0.15S=22.5 S=150\boxed{S=150}

2 . 根据“九折利润减半”

九折利润:0.9SC0.9S-C 原利润的一半:12(SC)\tfrac12(S-C)

0.9SC=12(SC)0.9S-C=\tfrac12(S-C)

代入 S=150S=150

135C=12(150C)135C=7512C135-C=\tfrac12(150-C)\Longrightarrow 135-C=75-\tfrac12C 60=12CC=12060=\tfrac12C\Longrightarrow \boxed{C=120}

3 . 求原价利润

P=SC=150120=30 元P=S-C=150-120=\boxed{30\text{ 元}}

三、和定积最

原理

核心定理:若 a、b 之和为恒定值,则当 a = b 时,a、b 之积取得最大值。

数学证明

:a + b = m(常数)

:b = m - a

积的表达式a×b=a×(ma)=(m2+am2)×[m2(am2)]=m24(am2)2m24a \times b = a \times (m - a) = \left(\frac{m}{2} + a - \frac{m}{2}\right) \times \left[\frac{m}{2} - \left(a - \frac{m}{2}\right)\right] = \frac{m^2}{4} - \left(a - \frac{m}{2}\right)^2 \leq \frac{m^2}{4}

结论:当且仅当 am2=0a - \frac{m}{2} = 0a=b=m2a = b = \frac{m}{2} 时,a×ba \times b 取最大值 m24\frac{m^2}{4}

应用

例题9:定价与收入最大化

题目【较难】:某苗木公司准备出售一批苗木,如果每株 4 元出售,可卖出 20 万株,若苗木单价每提高 0.4 元,就会少卖 1 万株,问在最佳定价的情况下,该公司最大收入是多少万元?

  • A. 60
  • B. 80
  • C. 90
  • D. 100

解析

第一步:建立变量关系

  • 设单价提高 x 次 0.4 元
  • 售价 = 4 + 0.4x
  • 销量 = 20 - x
  • 收入 = (4 + 0.4x) × (20 - x)

第二步:应用和定积最原理

  • 为了构造和为定值,将表达式变形:
  • 收入 = 0.4 × (10 + x) × (20 - x)
  • 其中:(10 + x) + (20 - x) = 30(定值)

第三步:求最大值

  • 当 10 + x = 20 - x = 15 时,积最大
  • 即 x = 5 时取得最大值
  • 最大收入 = 0.4 × 15 × 15 = 90万元

答案:C

二次函数对称轴法

  • 基准单价 p0=4p_{0}=4 元/株,能卖出 q0=20q_{0}=20 万株;
  • 每把单价提高 0.4元,销量就会少1万株。

令 xx 为单价提高的 0.4 元 的次数,则收入(万元)为

R(x)=p(x)q(x)=(4+0.4x)(20x)=4x2+40x+800.R(x)=p(x)\,q(x) =(4+0.4x)(20-x) =-4x^{2}+40x+800.

R(x)R(x) 是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最大值出现在顶点

x=b2a=402(4)=5.x^{*}= -\frac{b}{2a}= -\frac{40}{2(-4)}=5.

于是

pmax=4+0.45=6 元/株,qmax=205=15 万株,Rmax=6×15=90 万元.\begin{aligned} p_{\max}&=4+0.4\cdot5 = 6\ \text{元/株},\\ q_{\max}&=20-5 = 15\ \text{万株},\\ R_{\max}&=6 \times 15 = 90\ \text{万元}. \end{aligned}

在最佳定价(6 元/株)下,该公司的最大收入是 90 万元

四、优势比较问题

核心思想

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时,需要比较各种方案的效率或成本,优先选择效率更高或成本更低的方案。

例题11:运输方案优化

题目:甲地有9000吨货物要运到乙地,大油轮载重700吨,小船载重量40吨,大油轮运一趟耗油1400升,小船一趟耗油95升,问运完这些货最少耗油多少升?

  • A.18225
  • B.18260
  • C.18320
  • D.18200

解析

第一步:计算单位耗油

  • 大油轮:1400 ÷ 700 = 2升/吨
  • 小船:95 ÷ 40 = 2.375升/吨

第二步:优先选择大油轮

  • 9000 ÷ 700 = 12艘余600吨
  • 12艘大油轮:载重8400吨,耗油12 × 1400 = 16800升
  • 剩余600吨运输方案比较:
    • 小船:600 ÷ 40 = 15艘,耗油15 × 95 = 1425升
    • 大油轮:1艘,耗油1400升

第三步:选择最优方案

  • 剩余600吨选择大油轮更省油
  • 总耗油 = 16800 + 1400 = 18200升

答案:D

例题12:运输方案比较(变式)

题目【较难】:甲地有8000吨货物要运到乙地,大油轮载重700吨,小船载重量40吨,大油轮运一趟耗油1400升,小船一趟耗油95升,问运完这些货最少耗油多少升?

  • A.16160
  • B.16350
  • C.16800
  • D.19000

解析

第一步:单位耗油分析(同上)

  • 大油轮:2升/吨
  • 小船:2.375升/吨

第二步:优先安排大油轮

  • 8000 ÷ 700 = 11艘余300吨
  • 11艘大油轮:载重7700吨,耗油11 × 1400 = 15400升
  • 剩余300吨运输方案:
    • 小船:需要8艘(载重320吨),耗油8 × 95 = 760升
    • 大油轮:需要1艘(载重700吨),耗油1400升

第三步:选择最优方案

  • 剩余300吨选择小船更省油(760 < 1400)
  • 总耗油 = 15400 + 760 = 16160升

答案:A

注意:此例与上例的关键区别在于剩余货物量不同,导致最优选择不同。

解题思路说明:严格意义上,上述解题思路都存在载重"浪费"问题。更严谨的解法需要用到线性规划和整数特性分析,但考公行测题通常不会设计得这么复杂,一般仅停留在优势比较阶段。如果出题人想考察最佳搭配,会明确要求每艘船必须载满,然后用不定方程解题。

例题13:成本优化

题目【较难】:原油A每吨的价格为0.3万元,可提炼苯乙烯0.5吨,提炼过程中每吨原油产生的废气量为0.4吨;原油B每吨的价格为0.4万元,可提炼苯乙烯0.7吨,提炼过程中每吨原油产生的废气量为0.3吨。若要提炼至少1.9吨的苯乙烯且产生的废气量不超过1吨,且两种原油只能按整吨购买,则购买原油的最低费用为多少万元?

  • A.1
  • B.1.1
  • C.1.2
  • D.1.3

解析

第一步:计算单位成本

  • 原油A:0.3 ÷ 0.5 = 0.6万元/吨苯乙烯
  • 原油B:0.4 ÷ 0.7 ≈ 0.57万元/吨苯乙烯

第二步:优先选择成本更低的原油B

  • 需要苯乙烯:至少1.9吨
  • 使用原油B:1.9 ÷ 0.7 = 2吨余0.5吨
  • 2吨B原油可提炼:2 × 0.7 = 1.4吨苯乙烯
  • 还需:1.9 - 1.4 = 0.5吨苯乙烯

第三步:选择剩余方案

  • 方案一:1吨A原油 → 提炼0.5吨,费用0.3万元
  • 方案二:1吨B原油 → 提炼0.7吨,费用0.4万元
  • 选择方案一更经济

第四步:验证约束条件

  • 总费用:2 × 0.4 + 0.3 = 1.1万元
  • 废气量:2 × 0.3 + 0.4 = 1.0吨(符合要求)

答案:B

方程法 购买原油A为 xx 吨、原油B为 yy 吨(均为非负整数)。

约束:

  • 苯乙烯产量:0.5x+0.7y1.90.5x+0.7y\ge 1.9
  • 废气:0.4x+0.3y1.00.4x+0.3y\le 1.0
  • 费用最小化:min0.3x+0.4y\min\, 0.3x+0.4y

为便于枚举,把废气约束放大10倍:4x+3y104x+3y\le 10

逐一检查可行整数组合:

  • x=0x=03y10y33y\le 10\Rightarrow y\le 3。要满足产量 0.7y1.9y30.7y\ge 1.9\Rightarrow y\ge 3。 取 y=3y=3:费用 =0.4×3=1.2=0.4\times3=1.2 万元,可行。
  • x=1x=14+3y10y24+3y\le 10\Rightarrow y\le 2。要满足产量 0.5+0.7y1.9y20.5+0.7y\ge 1.9\Rightarrow y\ge 2。 取 y=2y=2:费用 =0.3×1+0.4×2=1.1=0.3\times1+0.4\times2=1.1 万元,可行(且两项恰达标:产量 1.91.9 吨、废气 1.01.0 吨)。
  • x=2x=28+3y10y08+3y\le 10\Rightarrow y\le 0,此时产量 1.0<1.91.0<1.9,不可行。

最优解:购买 x=1x=1 吨A、y=2y=2 吨B,最低费用为1.1万。

鸡兔同笼型优势比较

例【较难】:甲、乙两地稻谷同时成熟,分别需要15台和13台大型收割机进行收割,计划从丙、丁两地分别调配20台和8台收割机进行支援。若从丙地调配一台收割机到甲、乙两地分别需要油费40元、50元;从丁地到甲、乙两地分别需要50元、30元,则完成所有的收割机调配至少需要油费()元?

A.1000 B.1090 C.1180 D.1270

解析 丙地去甲更便宜,丁地去乙更便宜,所以甲地15台优先由丙配送需要 15×40=60015 \times 40 = 600 元,乙地13台分别由丙地配5台、丁地配8台,需要 50×5+30×8=49050 \times 5 + 30 \times 8 = 490 元,所以一共需要 600+490=1090600 + 490 = 1090 元。

解析 如果这28台都由丙提供,需要 15×40+13×50=600+650=125015 \times 40 + 13 \times 50 = 600 + 650 = 1250 元。实际上有8台需要由丁提供,把去甲处的换成丁会增加10元费用,把去乙处的换成丁会减少20元费用,所以这8台选择从乙地置换,所以实际最低费用为 12508×20=1250160=10901250 - 8 \times 20 = 1250 - 160 = 1090 元,所以选择B。


A、B两地分别有10台和6台型号相同的机器,准备配送到E、F两地,其中E地11台,F地5台。若每台机器从A到E和F的物流费用分别为350元和550元,从B到E和F的物流费用分别为600元和900元,则配送这16台机器的总物流费用最少为()。

A.7850 B.8100 C.8400 D.8700

解析 若E、F两地机器都由A地提供,则需要 11×350+5×550=3850+2750=660011 \times 350 + 5 \times 550 = 3850 + 2750 = 6600 元,实际还有6台需要从A改成B提供,E处的改B需要多给250元,F处的改B需要多给350元,所以E处的6台改由B提供,需要额外支付 6×250=15006 \times 250 = 1500 元,所以一共最少需要物流费用 6600+1500=81006600 + 1500 = 8100 元,选择B。

五、股份变化问题

股份占比=自己资本 股份占比问题多运用比例关系与份数思想总资本

例【较难】 甲以技术入股加入某互联网初创企业,占企业总股份的 10%10\% 。随后企业先后两次引入外来投资,其中第二次投资的金额是第一次的10倍。在两次投资完成之后,甲持有的股份占企业总股份的比例先后下降到 8%8\%5%5\% 。那么第一次投资前公司的估算价值是第二次投资前的百分之几?

A.24% B.28% C.32% D.36%

解析 股份占比 = 自己资本,在题干中,甲提供的资本始终没有发生变化,而总资本变大了两次,导致股份占比下降,此时总资本与股份占比成反比关系。第一次投资前后股份占比之比为5:4,所以总资本比值为4:5,假设为 4a5a4\mathrm{a}\rightarrow 5\mathrm{a} ;第二次投资前后股份占比之比为8:5,所以总资本比值为5:8,假设为 5b8b5\mathrm{b}\rightarrow 8\mathrm{b} 。根据“第二次投资的金额是第一次的10倍”,所以 8b5b=10×8\mathrm{b} - 5\mathrm{b} = 10\times (5a- 4a), 3b=10a3\mathrm{b} = 10\mathrm{a} 。所以第一次投资前公司的估算价

值与第二次投资前的比值为 4a5b=1.2b5b=24%\frac{4a}{5b} = \frac{1.2b}{5b} = 24\% ,所以选择 A。

方程法 设两轮外部投资前的公司估值分别为 V1V_1(一轮前)与 V2V_2(二轮前),对应投资额为 I1, I2I_1,\ I_2(且 I2=10I1I_2=10I_1)。甲的股份只随增发被动稀释。

由持股比例变化得到投资额与估值的关系:

  • 第一轮10%8%10\%\to 8\%

    0.080.10=V1V1+I1  I1=14V1.\frac{0.08}{0.10}=\frac{V_1}{V_1+I_1}\ \Rightarrow\ I_1=\frac{1}{4}V_1.
  • 第二轮8%5%8\%\to 5\%

    0.050.08=V2V2+I2  I2=0.6V2.\frac{0.05}{0.08}=\frac{V_2}{V_2+I_2}\ \Rightarrow\ I_2=0.6\,V_2.

又因 I2=10I1I_2=10I_1,代入得

1014V1=0.6V2  V1V2=0.62.5=0.24.10\cdot\frac{1}{4}V_1=0.6V_2\ \Rightarrow\ \frac{V_1}{V_2}=\frac{0.6}{2.5}=0.24.

第一次投资前的估值是第二次投资前的 24%24\%


例【较难】 企业引入投资人甲注入资金 5000 万元,投资完成后原企业董事长所持有的股份从 60%60\% 下降到 40%40\% 。又过了一段时间后董事长将自己所持股份的一半卖给投资人乙,同时投资人乙为企业注入资金 1.2 亿元,此时董事长所持有的股份下降到 15%15\% 。问此时投资人甲如果卖出所持股份,能获利多少亿元?

A.0.9 B.0.8 C.0.7 D.0.6

解析 股份占比 = 自己资本 甲注入5000万元前后董事长股份占比之比为 60%60\%40%40\% 即3:2,所以总资本前后之比为2:3,则注入前为1亿元,注入后为1.5亿元。董事长卖了一半股份给乙后股份占比为 20%20\% ,第二次乙注资1.2亿前后董事长股份占比之比为 20%20\%15%=415\% = 4 :3,所以总资本之比为3:4,所以注资前总资本 =1.2×3=3.6= 1.2\times 3 = 3.6 亿,注资前甲股份占比依旧为 500015000=13\frac{5000}{15000} = \frac{1}{3} 所以甲此时所持股份价值3.6亿 ×13=1.2\times \frac{1}{3} = 1.2 亿,所以卖出可以获利1.2亿- 0.5亿 =0.7= 0.7 亿元,选择 C0C_0

方程法

  1. 第一轮(引入甲 5000 万) 董事长持股由 60%40%60\%\to40\%,说明仅因增发被动稀释:
0.6S0S0+ΔS=0.4    ΔS=0.5S0.\frac{0.6S_0}{S_0+\Delta S} = 0.4 \;\Rightarrow\; \Delta S = 0.5S_0.

则甲持股占比 =0.5S01.5S0=13=\frac{0.5S_0}{1.5S_0}= \frac{1}{3}(33.33%)。 甲用 5000 万买到公司 1/3 股权,故一轮 投后估值 =50001/3=1.5= \frac{5000}{1/3}=1.5 亿元(投前 1 亿元)。

  1. 第二轮(乙入场:先买股、再增发 1.2 亿元) 先“董事长卖出其一半股份给乙”:董事长 40%20%40\%\to20\%(此步不改变总股本)。 后“增发给乙 1.2 亿元”,增发使董事长从 20% 稀释到 15%
0.20S1S1+ΔS2=0.15    ΔS2=13S1.\frac{0.20\,S_1}{S_1+\Delta S_2}=0.15 \;\Rightarrow\; \Delta S_2=\tfrac{1}{3}S_1.

因此该轮 投前估值 == 以 1.2 亿元购买 13S1\tfrac{1}{3}S_1 的价格 3×1.2=3.6\Rightarrow 3\times1.2=3.6 亿元;投后估值 =3.6+1.2=4.8=3.6+1.2=4.8 亿元。 甲此时持股占比由 13\frac{1}{3} 被这次增发按同一比例稀释到

13S1S1+13S1=14=25%.\frac{\tfrac{1}{3}S_1}{S_1+\tfrac{1}{3}S_1}=\frac{1}{4}=25\%.
  1. 甲若此时全部卖出 其持股价值 =25%×4.8=1.2= 25\%\times 4.8=1.2 亿元。 甲最初投入 5000 万,利润 =1.20.5=0.7=1.2-0.5=0.7 亿元。

答案:0.7 亿元\boxed{0.7\ \text{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