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
数量模版题
溶液问题

第六章 溶液问题

  • 溶液 = 溶质 + 溶剂
  • 浓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text{浓度} = \frac{\text{溶质的质量}}{\text{溶液的质量}}

反复操作问题

识别:溶液浓度为 n%,倒出比例 a,水加满,再倒出比例 b,水加满,再倒出比例 c,水加满。

公式:最后浓度为: n%×(1a)×(1b)×(1c)n\% \times (1-a) \times (1-b) \times (1-c)

证明(质量/溶质量守恒)

设容器总量VV(任意单位),初始溶质量M0=n100VM_0=\frac{n}{100}\,V (即初始浓度为 n%n\%)。每次“倒出—加满水”的关键事实是:溶液均匀,因此倒出的是“等比例”的溶液,倒掉的溶质也按同一比例减少;再加回的是纯水,溶质量不变、总量回到 VV

  1. 第一次操作(倒出比例 aa,再加满): 倒出后剩余溶质量 M1=(1a)M0M_1=(1-a)M_0 加水为纯水,不改变溶质量,所以加满后溶质仍为 M1M_1,总量回到 VV。此时浓度为 M1V=M0V(1a)=n100(1a).\frac{M_1}{V}=\frac{M_0}{V}(1-a)=\frac{n}{100}(1-a).

  2. 第二次操作(倒出比例 bb,再加满): 同理倒出后溶质量 M2=(1b)M1=(1b)(1a)M0,M_2=(1-b)M_1=(1-b)(1-a)M_0, 加满后浓度为 M2V=n100(1a)(1b).\frac{M_2}{V}=\frac{n}{100}(1-a)(1-b).

  3. 第三次操作(倒出比例 cc,再加满): 倒出后溶质量 M3=(1c)M2=(1c)(1b)(1a)M0,M_3=(1-c)M_2=(1-c)(1-b)(1-a)M_0, 加满后浓度为 M3V=n100(1a)(1b)(1c).\frac{M_3}{V}=\frac{n}{100}(1-a)(1-b)(1-c).

将其写成百分数,得到最后浓度为 n%×(1a)×(1b)×(1c).n\%\times(1-a)\times(1-b)\times(1-c).

推广

若依次按比例 a1,a2,,aka_1,a_2,\dots,a_k 倒出、每次都用纯水加满,则最终浓度为 n%i=1k(1ai).n\%\cdot\prod_{i=1}^k(1-a_i).

说明与常见误区

  • 条件:每次倒出前溶液充分混匀;倒入的是纯水;每次均加满至原总量 VV。证明与 VV 的具体大小无关。
  • 误区:把结果误写成 n%×(1(a+b+c))n\%\times\bigl(1-(a+b+c)\bigr)。这是错误的,除非 a,b,ca,b,c 极小而只取一阶近似(即 (1a)(1b)(1c)1(a+b+c)(1-a)(1-b)(1-c)\approx1-(a+b+c) 时)。

由此,题述公式成立。

一、基本计算

含盐 10% 的盐水 50 千克,要使浓度提高到 20%,需加盐多少千克?

  • A. 5
  • B. 5.5
  • C. 6
  • D. 6.25

解析:假设加盐 xx 千克,则 50×10%+x50+x=20%\frac{50 \times 10\% + x}{50 + x} = 20\%,解得 x=6.25x = 6.25。因此,选择 D。


例【模版题】 有 A、B、C 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按 A 与 B 的质量比为 5:3 混合,得到的溶液浓度为 13.75%;按 A 与 B 的质量比为 3:5 混合,得到的溶液浓度为 16.25%;按 A、B、C 的质量比为 1:2:5 混合,得到的溶液浓度为 31.25%。问溶液 C 的浓度为多少?

  • A. 35%
  • B. 40%
  • C. 45%
  • D. 50%

解析:设三种溶液浓度分别为 AABBCC。根据题意,将 A、B、C 溶液质量按比例赋值。 则 5A+3B=13.75%×8=110%5A + 3B = 13.75\% \times 8 = 110\%3A+5B=16.25%×8=130%3A + 5B = 16.25\% \times 8 = 130\% (混合前后溶质相等)。 解得 A=10%A = 10\%B=20%B = 20\%。 所以 10%+2×20%+5C=31.25%×8=250%10\% + 2 \times 20\% + 5C = 31.25\% \times 8 = 250\%,解得 C=40%C = 40\%。因此,选择 B。


下面用质量比和质量分数的定义列方程求解。

设三种溶液 A、B、C 的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 aabbcc

  1. A∶B=5∶3 时,所得溶液浓度为 13.75%:
5a+3b5+3=13.755a+3b=8×13.75=110.\frac{5a+3b}{5+3}=13.75 \quad\Longrightarrow\quad 5a+3b=8\times13.75=110.
  1. A∶B=3∶5 时,所得溶液浓度为 16.25%:
3a+5b3+5=16.253a+5b=8×16.25=130.\frac{3a+5b}{3+5}=16.25 \quad\Longrightarrow\quad 3a+5b=8\times16.25=130.

联立

{5a+3b=110,3a+5b=130,\begin{cases} 5a+3b=110,\\ 3a+5b=130, \end{cases}

解得

a=10,b=20.a=10,\quad b=20.
  1. A∶B∶C=1∶2∶5 时,所得溶液浓度为 31.25%:
1a+2b+5c1+2+5=31.25a+2b+5c=8×31.25=250.\frac{1a+2b+5c}{1+2+5}=31.25 \quad\Longrightarrow\quad a+2b+5c=8\times31.25=250.

代入 a=10a=10b=20b=20

10+2×20+5c=25050+5c=250c=40.10+2\times20+5c=250 \quad\Longrightarrow\quad 50+5c=250 \quad\Longrightarrow\quad c=40.

答:溶液 C 的浓度为 40%。


甲烧杯装有浓度为 6% 的酒精 200 克,乙烧杯装有浓度为 8% 的酒精 100 克。现向两个烧杯各加入 x 克水后,两个烧杯中酒精浓度相同。问 xx 的值为:

  • A. 60
  • B. 80
  • C. 100
  • D. 150

解析 1:根据题意,分别写出两种溶液加 xx 克水后的浓度。 甲烧杯:200×6%200+x\frac{200 \times 6\%}{200 + x},乙烧杯:100×8%100+x\frac{100 \times 8\%}{100 + x}。 因为加水后浓度相等,所以 200×6%200+x=100×8%100+x\frac{200 \times 6\%}{200 + x} = \frac{100 \times 8\%}{100 + x},即 12×(100+x)=8×(200+x)12 \times (100 + x) = 8 \times (200 + x),解得 x=100x = 100。因此,选择 C。

解析 2:甲烧杯有 200×6%=12200 \times 6\% = 12 克酒精,乙烧杯有 100×8%=8100 \times 8\% = 8 克酒精。因为加水后浓度相等,而 浓度=溶质溶液\text{浓度} = \frac{\text{溶质}}{\text{溶液}},所以甲乙溶液之比等于溶质之比。 即 (200+x):(100+x)=12:8=3:2(200 + x) : (100 + x) = 12 : 8 = 3 : 2,解得 x=100x = 100。因此,选择 C。


设加入水后两杯酒精浓度相同。

  • 甲杯:原有酒精质量
200 ⁣× ⁣6%=12 克200\!\times\!6\% = 12\text{ 克}

加入 xx 克水后,总质量为 200+x200+x,浓度为

12200+x.\frac{12}{200+x}.
  • 乙杯:原有酒精质量
100 ⁣× ⁣8%=8 克100\!\times\!8\% = 8\text{ 克}

加入 xx 克水后,总质量为 100+x100+x,浓度为

8100+x.\frac{8}{100+x}.

令两浓度相等:

12200+x=8100+x    x=100.\frac{12}{200+x} = \frac{8}{100+x} \;\Longrightarrow\; x=100.

答:应向每个烧杯中各加入 100100 克水。

溶液问题中,经常可以观察浓度、溶质、溶液三要素的比例关系。无论是正比关系还是反比关系,都是方程关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动笔步骤,快速理清思路。

二、蒸发加水问题

原理

浓度=溶质溶液\text{浓度} = \frac{\text{溶质}}{\text{溶液}}

当溶质恒定时,溶液和浓度成反比,溶液越多,浓度越低;溶液越少,浓度越高。

例【模版题】 一种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溶液的浓度为 10%;再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 12%;第三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将变为多少?

  • A. 14%
  • B. 17%
  • C. 16%
  • D. 15%

解析 1:溶质不变,溶液与浓度成反比。第二次蒸发前后浓度比为 10:12 即 5:6,所以蒸发前后溶液比为 6:5,即从 6 份溶液变成 5 份溶液。第三次蒸发同样多的水,会从 5 份溶液变成 4 份溶液,溶液比为 5:4,浓度比为 4:5,所以浓度会变成 12%×54=15%12\% \times \frac{5}{4} = 15\%。因此,选择 D。

解析 2:蒸发加水问题相当于等路程平均速度问题。速度 = 路程 / 时间,浓度 = 溶质 / 溶液。蒸发加水问题中,溶质不变,结构一致。此例题中 10% 状态的溶液与最后浓度为 PP 的溶液,溶质相同,所以混合后浓度为 2×10%×P10%+P\frac{2 \times 10\% \times P}{10\% + P}。而 10% 浓度溶液比 12% 浓度溶液多一份水,PP 浓度溶液比 12% 浓度溶液少一份水,所以混合后盈亏相补,混合浓度等于 12%。即 2×10%×P10%+P=12%\frac{2 \times 10\% \times P}{10\% + P} = 12\%,解得 P=15%P = 15\%

结论

蒸发加水问题前后三次浓度符合连续调和平均数关系。

常用调和平均数10, 12, 15, 20, 30, 60

注:等比例变化也符合,如 20:24:30200:300:600 等。


设溶液初始总质量为 MM,溶质(固体)质量为 SS,每次蒸发掉水的质量为 WW

  1. 第一次蒸发后,溶液质量变为 MWM - W,浓度为 10%,故
SMW=10%S=0.10(MW).\frac{S}{M - W} = 10\% \quad\Longrightarrow\quad S = 0.10\,(M - W).
  1. 第二次再蒸发同样的 WW,此时溶液质量为 M2WM - 2W,浓度为 12%,故
SM2W=12%S=0.12(M2W).\frac{S}{M - 2W} = 12\% \quad\Longrightarrow\quad S = 0.12\,(M - 2W).

将两式右端相等:

0.10(MW)=0.12(M2W)    M=7W.0.10\,(M - W) = 0.12\,(M - 2W) \;\Longrightarrow\; M = 7W.

代入任一式求 SS,例如第①式:

S=0.10(7WW)=0.10×6W=0.6W.S = 0.10\,(7W - W) = 0.10 \times 6W = 0.6W.
  1. 第三次蒸发同样的 WW 后,溶液质量为
M3W=7W3W=4W,M - 3W = 7W - 3W = 4W,

浓度为

SM3W=0.6W4W=0.15=15%.\frac{S}{M - 3W} = \frac{0.6W}{4W} = 0.15 = 15\%.

因此,第三次蒸发后溶液浓度为 15%(选项 D)


某种溶液的浓度为 20%,加入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 15%,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则溶液浓度变为:

  • A. 13%
  • B. 12.5%
  • C. 12%
  • D. 10%

解析:前后加水量相同,溶质不变,所以浓度混合关系是调和平均数关系。观察发现 20 与 12 可以构成中间项为 15 的调和平均数组,所以再加入相同多的水浓度会变成 12%。因此,选择 C。

方程法 设初始溶液质量为 MM,溶质质量为 SS。由浓度定义 S=0.20MS=0.20M

  1. 第一次加水后,加入水量设为 xx,此时总质量为 M+xM+x,浓度变为 15%,

    SM+x=0.150.20M=0.15M+0.15x\frac{S}{M+x}=0.15 \quad\Longrightarrow\quad 0.20M = 0.15M + 0.15x 0.05M=0.15xM=3x,S=0.20M=0.6x.0.05M = 0.15x \quad\Longrightarrow\quad M = 3x, \quad S = 0.20M = 0.6x.
  2. 第二次再加同样的水量 xx,此时溶液总质量

    M+x+x=3x+x+x=5x,M + x + x = 3x + x + x = 5x,

    溶质仍为 0.6x0.6x,所以浓度

    0.6x5x=0.12=12%.\frac{0.6x}{5x} = 0.12 = 12\%.

快速解法: 假设溶液 100g 进行计算

三、线段混合关系

溶液混合,浓度距离之比 = 溶液质量反比。

溶液甲浓度为 aa,质量为 mm;溶液乙浓度为 bb,质量为 nn。混合后浓度为 cc,则有: (ac):(cb)=n:m(a - c) : (c - b) = n : m


例【模版题】 两个相同玻璃杯都装满蜂蜜水,蜂蜜与水的比例分别为 1:7 和 1:9,则这两杯蜂蜜水混合后的浓度为?

  • A. 11.1%
  • B. 11.25%
  • C. 12.5%
  • D. 12.7%

解析:1:7 比例的浓度为 11+7=12.5%\frac{1}{1 + 7} = 12.5\%;1:9 比例的浓度为 11+9=10%\frac{1}{1 + 9} = 10\%。因为玻璃杯相同,所以质量相同,混合后浓度为算术平均值,即 12.5%+10%2=11.25%\frac{12.5\% + 10\%}{2} = 11.25\%。因此,选择 B。


例【模版题】 有两瓶质量为 1 千克的酒精溶液,浓度分别为 70% 和 45%。先从两瓶中各取部分混合成 1 千克的酒精溶液,测得浓度恰好为 50%。再将这两瓶中剩下的溶液混合,则所得酒精浓度是:

  • A. 50%
  • B. 55%
  • C. 60%
  • D. 65%

解析 1:根据线段法,70%50%45%70\% \to 50\% \to 45\%,浓度差之比为 (7050):(5045)=20:5=4:1(70-50):(50-45) = 20:5 = 4:1。所以,混合时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为 1:4。而已知混合溶液总质量为 1kg,所以 70% 浓度的溶液取了 0.2kg,45% 浓度的溶液取了 0.8kg。原溶液各自剩下 0.8kg 和 0.2kg。 将剩下溶液混合,质量比为 0.8:0.2 = 4:1,所以浓度距离比为 1:4。两溶液浓度差为 70%45%=25%70\% - 45\% = 25\%,按 1:4 比例分配为 5% 和 20%。所以混合后浓度为 70%5%=65%70\% - 5\% = 65\%。因此,选择 D。

解析 2 (整体思维):因为两瓶溶液初始质量相同,所以完全混合后浓度为 70%+45%2=57.5%\frac{70\% + 45\%}{2} = 57.5\%。第一次混合的 1kg 溶液浓度为 50%,剩下的 1kg 溶液浓度设为 PP。两者等质量混合后,浓度应为 57.5%。所以 50%+P2=57.5%\frac{50\% + P}{2} = 57.5\%,解得 P=65%P = 65\%。因此,选择 D。


面包房购买一包售价为 15 元/千克的白糖,取其中的一部分加水溶解形成浓度为 20% 的糖水 12 千克,然后将剩余的白糖全部加入后溶解,糖水浓度变为 25%。问购买白糖花了多少元钱?

  • A. 45
  • B. 48
  • C. 36
  • D. 42

解析 1:原有溶质为 12×20%=2.412 \times 20\% = 2.4 kg。设后加入 xx kg 白糖,则 2.4+x=(12+x)×25%2.4 + x = (12 + x) \times 25\%。解得 x=0.8x = 0.8 kg。所以一共买了 2.4+0.8=3.22.4 + 0.8 = 3.2 kg 白糖,花费 3.2×15=483.2 \times 15 = 48 元。因此,选择 B。

解析 2:加入白糖相当于与浓度为 100% 的溶液混合。根据线段法,浓度距离比为 (10025):(2520)=75:5=15:1(100 - 25) : (25 - 20) = 75:5 = 15:1。所以质量反比为 1:15。因此,后加入的白糖质量为 12kg÷15=0.812 \text{kg} \div 15 = 0.8 kg。总白糖为 12×20%+0.8=3.212 \times 20\% + 0.8 = 3.2 kg,花费 3.2×15=483.2 \times 15 = 48 元。因此,选择 B。


例【较难】 将一满容器浓度为 24% 的溶液放置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蒸发水分后溶液浓度变为 36% 且无沉淀。然后再用浓度为 12% 的溶液将容器加满。请问容器内溶液浓度变为多少?

  • A. 24%
  • B. 28%
  • C. 30%
  • D. 32%

解析:第一阶段蒸发水,溶质不变,浓度与溶液量成反比。浓度比为 24:36 = 2:3,所以溶液体积比为 3:2。即蒸发掉了 1/31/3 的水。 第二阶段加满,即用 1 份 12% 的溶液与 2 份 36% 的溶液混合。质量比为 1:2,浓度距离比为 2:1。总距离为 36%12%=24%36\% - 12\% = 24\%,按 2:1 分为 16% 和 8%。所以混合后浓度为 12%+16%=28%12\% + 16\% = 28\% (或 36%8%=28%36\% - 8\% = 28\%)。因此,选择 B。

假设法 假设满容器初始溶液质量为 100 (单位任意),则:

  1. 初始状态

    • 总质量 = 100
    • 溶质质量 = 100 × 24% = 24
    • 溶剂质量 = 76
  2. 蒸发后

    • 溶质不变 = 24
    • 新浓度 = 36%,故总质量 = 24 / 0.36 ≈ 66.67
    • 蒸发掉的水 = 100 − 66.67 = 33.33
  3. 补加 12% 溶液至满

    • 需加质量 = 100 − 66.67 = 33.33
    • 新增溶质 = 33.33 × 12% = 4
  4. 最终

    • 溶质总量 = 24 + 4 = 28
    • 溶液总质量 = 100
    • 浓度 = 28%

所以,补加后容器内溶液浓度为 28%

四、特殊混合问题

1. 多对象混合

对于较复杂的溶液问题,抓好方程等量关系思路更清晰。

例【模版题】 使用浓度为 60% 的硫酸溶液 50 克和浓度为 90% 的硫酸溶液若干克,配制浓度为 66% 的硫酸溶液 100 克,需要加水的质量是:

  • A. 10 克
  • B. 12 克
  • C. 15 克
  • D. 18 克

解析 1 (十字交叉倒推):最终混合物是 100 克 66% 的溶液。其中一部分是 50 克 60% 的溶液,那么另一部分就是 50 克未知浓度的溶液。因为质量相同,所以浓度距离相同。未知溶液的浓度为 66%+(66%60%)=72%66\% + (66\% - 60\%) = 72\%。这个 72% 的溶液是由 90% 的溶液和水 (0%) 混合而成。根据十字交叉法,90%溶液质量水的质量=7209072=7218=41\frac{\text{90\%溶液质量}}{\text{水的质量}} = \frac{72-0}{90-72} = \frac{72}{18} = \frac{4}{1}。而已知这部分总质量为 50 克,所以水是 50×15=1050 \times \frac{1}{5} = 10 克。因此,选择 A。

解析 2 (溶质守恒):设需要 90% 硫酸溶液 xx 克,水 yy 克。 总质量守恒:50+x+y=10050 + x + y = 100 溶质守恒:50×60%+x×90%+y×0%=100×66%50 \times 60\% + x \times 90\% + y \times 0\% = 100 \times 66\% 30+0.9x=6630 + 0.9x = 66,解得 x=40x = 40 克。 所以需要加水 y=1005040=10y = 100 - 50 - 40 = 10 克。因此,选择 A。


瓶中装有浓度为 20% 的酒精溶液 1000 克,现在又分别倒入 200 克和 400 克的 A、B 两种酒精溶液,瓶里的浓度变为 15%。已知 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B 种酒精溶液浓度的 2 倍。那么 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A. 5%
  • B. 6%
  • C. 8%
  • D. 10%

解析:设 A 溶液浓度为 2a2a,则 B 溶液浓度为 aa。 根据溶质守恒定律: 1000×20%+200×(2a)+400×a=(1000+200+400)×15%1000 \times 20\% + 200 \times (2a) + 400 \times a = (1000 + 200 + 400) \times 15\% 200+400a+400a=1600×0.15200 + 400a + 400a = 1600 \times 0.15 200+800a=240200 + 800a = 240 800a=40800a = 40 a=5%a = 5\% 所以 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2a=10%2a = 10\%。因此,选择 D。


2. 重复混合

原理 若将浓度为 a%a\% 的溶液 mm 与浓度为 b%b\% 的溶液 nn 混合,得到浓度为 c%c\% 的溶液 (m+n)(m+n)。 这等价于将浓度为 (ab)%(a-b)\% 的溶液 mm 与浓度为 0%0\% 的溶液 nn (即纯溶剂) 混合,得到浓度为 (cb)%(c-b)\% 的溶液 (m+n)(m+n)目的:将复杂溶液混合简化为加水问题。

例【较难】 现有浓度为 70% 的盐水 100 克。从中倒出 40 克,再加入 40 克浓度为 20% 的盐水,如此操作共 5 次后,问盐水的浓度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 A. 低于 23%
  • B. 23% ~ 25%
  • C. 25% ~ 27%
  • D. 高于 27%

解析:将所有浓度统一减去 20%。问题转化为: 现有浓度为 70%20%=50%70\% - 20\% = 50\% 的盐水 100 克。从中倒出 40 克,再加入 40 克浓度为 20%20%=0%20\% - 20\% = 0\% 的“盐水”(即纯水)。 每次操作,溶液中“特殊溶质”的含量变为原来的 10040100=60100=0.6\frac{100 - 40}{100} = \frac{60}{100} = 0.6。 操作 5 次后,浓度变为 50%×(0.6)5=50%×0.07776=3.888%50\% \times (0.6)^5 = 50\% \times 0.07776 = 3.888\%。 最后,将减去的 20% 加回来,最终浓度为 3.888%+20%=23.888%3.888\% + 20\% = 23.888\%。因此,选择 B。


思路

每次操作后盐水的总质量仍是 100 g,只是盐的质量会改变。
设第 kk 次操作后盐的质量为 SkS_k(单位:克),则:

  1. 倒掉 40 g 时,倒出的盐量是当前浓度的 40 %,即 0.4Sk0.4S_k
    剩下的盐量 = Sk0.4Sk=0.6SkS_k-0.4S_k = 0.6S_k
  2. 再加入 40 g、盐浓度 20 % 的盐水,加入的盐量是 0.2×40=80.2 \times 40 = 8 g。

于是得到递推式

Sk+1=0.6Sk+8\boxed{S_{k+1}=0.6S_k+8}

这是一条一次线性递推关系,起始值

S0=0.70×100=70 g.S_0 = 0.70 \times 100 = 70\text{ g}.

计算 5 次后的盐量

S5=0.65×70+8×(10.65)=23.888 g.S_5 = 0.6^5 \times 70 + 8 \times (1-0.6^5) = 23.888\text{ g}.

因此第 5 次操作后盐的质量约为 23.888 g

盐水的浓度(盐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

C5=S5100×100%23.9%.C_5 = \frac{S_5}{100} \times 100\% \approx 23.9\%.

3. 交换相等问题

原理 甲、乙两桶溶液,交换等量后浓度相等,说明交换后两桶中甲、乙原液的比例等于两桶初始总量的比例。


例【模版题】 甲、乙两只装盐水的桶,甲桶有盐水 90 千克,浓度为 40%;乙桶有盐水 60 千克,浓度为 20%。要使两桶盐水的浓度相等,需把两桶盐水相互交换多少千克?

  • A. 24
  • B. 28
  • C. 32
  • D. 36

解析:交换后两桶浓度相等,等于总浓度 90×40%+60×20%90+60=36+12150=32%\frac{90 \times 40\% + 60 \times 20\%}{90+60} = \frac{36+12}{150} = 32\%。 设交换 xx 千克。对甲桶分析,交换后的溶质为 (90x)×40%+x×20%(90-x) \times 40\% + x \times 20\%,溶液仍为 90 千克。 所以 (90x)×40%+x×20%90=32%\frac{(90-x) \times 40\% + x \times 20\%}{90} = 32\%360.4x+0.2x=90×0.32=28.836 - 0.4x + 0.2x = 90 \times 0.32 = 28.8 0.2x=7.20.2x = 7.2 x=36x = 36 另解:因为交换后浓度相等,所以甲桶、乙桶内甲乙原溶液比例相同,都为 90:60 即 3:2。交换后甲桶内有 90×23+2=3690 \times \frac{2}{3+2} = 36 千克来自乙桶的溶液。因此,交换了 36 千克。选择 D。


例【较难】 有甲、乙两个瓶子,甲瓶里装了 200 毫升清水,乙瓶里装了 200 毫升纯酒精。第一次把 20 毫升纯酒精由乙瓶倒入甲瓶,第二次把甲瓶中 20 毫升溶液倒回乙瓶,此时甲瓶里含有纯酒精的量()乙瓶里含水的量。

  • A. 大于
  • B. 小于
  • C. 等于
  • D. 不能确定

解析:这是一个经典的“等量交换”问题。最终甲乙两瓶中的液体总量都恢复到了 200 毫升。 对于甲瓶,它最终的构成是:(初始的水) - (后来倒给乙的水) + (从乙倒来的酒精)。 对于乙瓶,它最终的构成是:(初始的酒精) - (后来倒给甲的酒精) + (从甲倒来的水)。 由于总量不变,甲瓶中减少的水量,必然等于其增加的酒精量。而乙瓶中减少的酒精量,也必然等于其增加的水量。 设最终甲瓶中有酒精 VaV_a 毫升,水 VwV_w 毫升,则 Va+Vw=200V_a + V_w = 200。 甲瓶中的水是从最初的 200 毫升变化而来的,所以乙瓶中含有的水量就是甲瓶损失的水量,即 200Vw=Va200 - V_w = V_a。 所以,甲瓶里含有的纯酒精量等于乙瓶里含有的水量。选择 C。


下面用“量守恒+浓度计算”来证明——两者恰好相等。

一、第一次倒酒精

  • 乙瓶向甲瓶倒入 20 mL 纯酒精。

    • 甲瓶:原来 200 mL 清水,加入 20 mL 纯酒精 → 总量 220 mL,含酒精 20 mL。
    • 乙瓶:剩余 200 − 20 = 180 mL 纯酒精。

此时甲瓶溶液中酒精浓度为

20220=222=111.\frac{20}{220} = \frac{2}{22} = \frac{1}{11}.

二、第二次倒回混合溶液

从甲瓶再倒出 20 mL 混合溶液到乙瓶。该 20 mL 中:

  • 酒精

    20  mL×111=2011  mL. 20\;\text{mL} \times \frac{1}{11} = \frac{20}{11}\;\text{mL}.
  • 20  mL×(1111)=20×1011=20011  mL. 20\;\text{mL} \times \bigl(1 - \tfrac{1}{11}\bigr) = 20 \times \tfrac{10}{11} = \frac{200}{11}\;\text{mL}.

于是:

  1. 甲瓶中剩余酒精量

    202011=2202011=20011  mL. 20 - \frac{20}{11} = \frac{220 - 20}{11} = \frac{200}{11}\;\text{mL}.
  2. 乙瓶中含水量 乙瓶原来无水,倒入的 20 mL 混合液中水量正是

    20011  mL. \frac{200}{11}\;\text{mL}.
  3. 结论

甲瓶中剩余的纯酒精量 =20011=\frac{200}{11} mL, 乙瓶中含的水量 =20011=\frac{200}{11} mL, 两者 相等

因此,选择 C. 等于

五、其他线段混合问题

某高铁从甲地出发向相距 1500 千米的乙地行驶,其中前一段路以 180 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行驶,后一段路以 260 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行驶,7 个小时恰好走完全程。则前一段路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 A. 540
  • B. 630
  • C. 720
  • D. 810

解析:这是一个平均速度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解决。 全程平均速度为 15007\frac{1500}{7} 千米/小时。 两段路程的速度分别为 180 和 260。 根据十字交叉法,两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例为: (时间1):(时间2)=(26015007):(15007180)=182015007:150012607=320:240=4:3(\text{时间}_1) : (\text{时间}_2) = (260 - \frac{1500}{7}) : (\frac{1500}{7} - 180) = \frac{1820-1500}{7} : \frac{1500-1260}{7} = 320:240 = 4:3。 总时间为 7 小时,所以第一段路用时 4 小时,第二段路用时 3 小时。 前一段路共行驶了 180×4=720180 \times 4 = 720 千米。因此,选择 C。

某高校艺术学院分音乐系和美术系两个系别,已知学院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30%,且音乐系男女生人数之比为 1:3,美术系男女生人数之比为 2:3。问音乐系和美术系的总人数之比为多少?

  • A. 2:1
  • B. 3:2
  • C. 2:3
  • D. 1:2

解析:音乐系男生占本系人数比例为 11+3=14=25%\frac{1}{1+3} = \frac{1}{4} = 25\%。 美术系男生占本系人数比例为 22+3=25=40%\frac{2}{2+3} = \frac{2}{5} = 40\%。 全院男生占总人数比例为 30%。 根据十字交叉法,两个系的总人数之比为: (音乐系总人数):(美术系总人数)=(40%30%):(30%25%)=10%:5%=2:1(\text{音乐系总人数}) : (\text{美术系总人数}) = (40\% - 30\%) : (30\% - 25\%) = 10\% : 5\% = 2:1。 因此,选择 A。


下面分步详细推导。

  1. 设定符号

    M=音乐系总人数,A=美术系总人数. M=\text{音乐系总人数},\quad A=\text{美术系总人数}.
  2. 根据系内性别比列出各系男女人数

    • 音乐系男:女 = 1:3,总共 MM 人,故

      音乐系男生=11+3M=14M,音乐系女生=34M. \text{音乐系男生} = \frac{1}{1+3}M = \frac{1}{4}M,\quad \text{音乐系女生} = \frac{3}{4}M.
    • 美术系男:女 = 2:3,总共 AA 人,故

      美术系男生=22+3A=25A,美术系女生=35A. \text{美术系男生} = \frac{2}{2+3}A = \frac{2}{5}A,\quad \text{美术系女生} = \frac{3}{5}A.
  3. 全院男生比例条件 已知学院男生占总人数的 30%,即

    全院男生全院总人数=0.30,14M+25AM+A=0.30. \frac{\text{全院男生}}{\text{全院总人数}} = 0.30, \quad\text{即}\quad \frac{\tfrac{1}{4}M + \tfrac{2}{5}A}{M + A} = 0.30.
  4. 解方程求比值

    14M+25AM+A=0.30    14M+25A=0.30(M+A). \frac{\tfrac{1}{4}M + \tfrac{2}{5}A}{M + A} = 0.30 \;\Longrightarrow\; \tfrac{1}{4}M + \tfrac{2}{5}A = 0.30\,(M+A).

    两边同乘以 20(通分消去分母):

    5M+8A=6(M+A)=6M+6A    5M+8A=6M+6A. 5M + 8A = 6(M + A) = 6M + 6A \;\Longrightarrow\; 5M + 8A = 6M + 6A.

    化简得

    8A6A=6M5M    2A=M    MA=2. 8A - 6A = 6M - 5M \;\Longrightarrow\; 2A = M \;\Longrightarrow\; \frac{M}{A} = 2.
  5. 结论 音乐系与美术系总人数之比为

    M:A=2:1. M : A = 2 : 1.

真题精讲

(2024 广东事业单位)杯中有 280ml 的水,加入浓度为 60%的酒精溶液后,杯中溶液的酒 精浓度为 18%,则加入的酒精溶液为( )ml。

  • A.90
  • B.120
  • C.150
  • D.180

解析

线段法(配合法) 已知:水 0%0\%,浓液 60%60\%,目标 18%18\%。 差比:(6018):(180)=42:18=7:3(60-18):(18-0)=42:18=7:3。 体积比:水 : 60%溶液 =7:3=7:3。 已知水 280 ml280\text{ ml} 对应 7 份,1 份 =40 ml=40\text{ ml},则 3 份 =120 ml=120\text{ ml}

方程校验 设加入 xx ml:0.6x=0.18(280+x)0.42x=50.4x=1200.6x=0.18(280+x)\Rightarrow 0.42x=50.4\Rightarrow x=120

速判 目标 18%18\% 更靠近 0%0\%(18 vs 42),故高浓液体积应更小:120<280120<280,合理。


(2023 上海事业单位)在 1000 克盐水中。加入 80 克盐,浓度比原来提高了约 6.67%,则原来盐水的浓度( )。

  • A.3.33%
  • B.10%
  • C.16.67%
  • D.20%

解析

设原盐水浓度为 x%x\% 初始盐量 =1000×x100=10x=1000\times \frac{x}{100}=10x g。 加入 80 g 盐后:总质量 =1080=1080 g,盐量 =10x+80=10x+80 g, 新浓度 =10x+801080×100%=\dfrac{10x+80}{1080}\times100\%

题给“浓度提高约 6.67%6.67\%”(即提高 6236\frac{2}{3} 个百分点,203%\frac{20}{3}\%),故

10x+801080×100x=203.\frac{10x+80}{1080}\times100 - x=\frac{20}{3}.

两边同乘 1080:

(1000x+8000)1080x=7200  80x=800  x=10.(1000x+8000)-1080x=7200\ \Rightarrow\ -80x=-800\ \Rightarrow\ x=10.

检验:原盐量 =100=100 g;加入后盐量 =180=180 g;新浓度 =180/1080=1/6=16.67%=180/1080=1/6=16.67\%。 提升 16.67%10%=6.67%16.67\%-10\%=6.67\%,与题意吻合。


(2018 联考)现有一种浓度为 15%的盐水 30 千克,如果用 50 千克浓度更高的盐水和它混合,混合后的盐水浓度将大于 20%,而小于 35%。据此可知,后加入的盐水的浓度(假设浓度为 x) 范围是:

  • A. 23%<x<47%
  • B. 15%<x<35%
  • C. 15%<x<23%
  • D. 23%<x<50%

解析

用线段法(配比法)一步到位:

  • 两份盐水质量比:30:50=3:530:50=3:5(低浓:高浓)

  • 设目标混合浓度为 T%T\%(已知 20%<T<35%20\%<T<35\%),线段法给出比例:

    低浓:高浓=(xT):(T15)=30:50=3:5\text{低浓:高浓}=(x-T):(T-15)=30:50=3:5

    由此

    xTT15=35  5(xT)=3(T15)  x=8T455.\frac{x-T}{T-15}=\frac{3}{5}\ \Rightarrow\ 5(x-T)=3(T-15)\ \Rightarrow\ x=\frac{8T-45}{5}.
  • 代入边界:

    • T=20%T=20\% 时,x=8×20455=1155=23%x=\frac{8\times20-45}{5}=\frac{115}{5}=23\%
    • T=35%T=35\% 时,x=8×35455=2355=47%x=\frac{8\times35-45}{5}=\frac{235}{5}=47\%

且混合后浓度随 xx 单调递增,所以

20%<T<35%  23%<x<47%.20\%<T<35\%\ \Rightarrow\ 23\%<x<47\%.

因此选 A


(2023 江苏)浓度分别为 68%、72%、78%的三种酒精溶液的总质量为 240 克。若将它们全部混合,则可得浓度为 74%的酒精溶液;若只将浓度为 72%和 78%的酒精溶液混合,则得浓度 为 76%的酒精溶液。这三种酒精溶液中,浓度为 72%的酒精溶液质量为( )

  • A.30 克
  • B.40 克
  • C.48 克
  • D.60 克

解析

用线段法(配比法)两步到位:

  1. 先看 72% 与 78% 配成 76%
7876:7672=2:4=1:272%:78%=1:278-76:76-72=2:4=1:2\Rightarrow 72\%:78\%=1:2

设它们质量分别为 y:z=1:2y:z=1:2

  1. 把(72%+78%)视作 76%,与 68% 一起配成 74%
7674:7468=2:6=1:368%:(72%+78%)=1:376-74:74-68=2:6=1:3\Rightarrow \text{68\%} : \text{(72\%+78\%)}=1:3

总质量 240 克 ⇒ 按 1:3 分成 4 份,每份 60 克: 68% 为 60 克,(72%+78%)为 180 克。再按 1:21:2 分: y=60y=60 克,z=120z=120 克。

故 72% 溶液质量为 60 克


(2022 湖北选调)将一满容器浓度为 24%的溶液放置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蒸发水分后溶液浓度变为 36%且无沉淀。然后再用浓度为 12%的溶液将容器加满。请问容器内溶液浓度 变为多少?

  • A.24%
  • B.28%
  • C.30%
  • D.32%

解析

解法一 线段法: 设容器满容量为 VV

  • 初始溶质:0.24V0.24V
  • 暴晒后无沉淀,溶质不变,浓度变为 36%36\%。 于是剩余体积 V=0.24V0.36=23VV'=\dfrac{0.24V}{0.36}=\dfrac{2}{3}V(容器还剩 2/32/3 满)。
  • 再用 12%12\% 溶液把容器补满,补入体积为 V23V=13VV-\dfrac{2}{3}V=\dfrac{1}{3}V

最终溶质:

0.24V+0.12×13V=0.24V+0.04V=0.28V,0.24V+0.12\times\frac{1}{3}V=0.24V+0.04V=0.28V,

总容量为 VV,故最终浓度为 28%28\%

(等价速算:最终是 36%36\%12%12\% 按体积比 2:12:1 的加权平均,36×2+12×13=28%\dfrac{36\times2+12\times1}{3}=28\%。)

解法二 假设法:

用“假设法”(设初始总质量为 100 g):

  1. 初始溶质:24%×100=2424\%\times100=24 g。
  2. 暴晒后无沉淀,溶质仍为 24 g,但浓度变为 36%,则此时总质量
m=240.36=66.6 g.m=\frac{24}{0.36}=66.\overline{6}\text{ g}.
  1. 为把容器加满到原来的 100 g,需要补入 10066.6=33.3100-66.\overline{6}=33.\overline{3} g 的 12% 溶液,带来溶质
0.12×33.3=4 g.0.12\times33.\overline{3}=4\text{ g}.
  1. 最终溶质 =24+4=28=24+4=28 g,总质量 =100=100 g,故最终浓度
28100=28%.\frac{28}{100}=28\%.

(2024 联考)现有一容器,装有 100 克浓度为 75%的盐水,从中倒出 40 克盐水后,再加入 40 克纯净水,如此反复三次。问此时盐水的浓度是:

  • A.16.20%
  • B.9%
  • C.1.62%
  • D.0.90%

解析

使用反复操作公式

75%×(140100)3=75%×0.63=75%×0.216=16.2%75\% \times (1-\frac{40}{100})^3 = 75\% \times 0.6^3 = 75\% \times 0.216 = 16.2\%

因此,答案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