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溶液问题
- 溶液 = 溶质 + 溶剂
反复操作问题
识别:溶液浓度为 n%,倒出比例 a,水加满,再倒出比例 b,水加满,再倒出比例 c,水加满。
公式:最后浓度为:
证明(质量/溶质量守恒)
设容器总量为 (任意单位),初始溶质量为 (即初始浓度为 )。每次“倒出—加满水”的关键事实是:溶液均匀,因此倒出的是“等比例”的溶液,倒掉的溶质也按同一比例减少;再加回的是纯水,溶质量不变、总量回到 。
-
第一次操作(倒出比例 ,再加满): 倒出后剩余溶质量 加水为纯水,不改变溶质量,所以加满后溶质仍为 ,总量回到 。此时浓度为
-
第二次操作(倒出比例 ,再加满): 同理倒出后溶质量 加满后浓度为
-
第三次操作(倒出比例 ,再加满): 倒出后溶质量 加满后浓度为
将其写成百分数,得到最后浓度为
推广
若依次按比例 倒出、每次都用纯水加满,则最终浓度为
说明与常见误区
- 条件:每次倒出前溶液充分混匀;倒入的是纯水;每次均加满至原总量 。证明与 的具体大小无关。
- 误区:把结果误写成 。这是错误的,除非 极小而只取一阶近似(即 时)。
由此,题述公式成立。
一、基本计算
例 含盐 10% 的盐水 50 千克,要使浓度提高到 20%,需加盐多少千克?
- A. 5
- B. 5.5
- C. 6
- D. 6.25
解析:假设加盐 千克,则 ,解得 。因此,选择 D。
例【模版题】 有 A、B、C 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按 A 与 B 的质量比为 5:3 混合,得到的溶液浓度为 13.75%;按 A 与 B 的质量比为 3:5 混合,得到的溶液浓度为 16.25%;按 A、B、C 的质量比为 1:2:5 混合,得到的溶液浓度为 31.25%。问溶液 C 的浓度为多少?
- A. 35%
- B. 40%
- C. 45%
- D. 50%
解析:设三种溶液浓度分别为 、、。根据题意,将 A、B、C 溶液质量按比例赋值。 则 ; (混合前后溶质相等)。 解得 ,。 所以 ,解得 。因此,选择 B。
下面用质量比和质量分数的定义列方程求解。
设三种溶液 A、B、C 的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 、、。
- A∶B=5∶3 时,所得溶液浓度为 13.75%:
- A∶B=3∶5 时,所得溶液浓度为 16.25%:
联立
解得
- A∶B∶C=1∶2∶5 时,所得溶液浓度为 31.25%:
代入 、:
答:溶液 C 的浓度为 40%。
例 甲烧杯装有浓度为 6% 的酒精 200 克,乙烧杯装有浓度为 8% 的酒精 100 克。现向两个烧杯各加入 x 克水后,两个烧杯中酒精浓度相同。问 的值为:
- A. 60
- B. 80
- C. 100
- D. 150
解析 1:根据题意,分别写出两种溶液加 克水后的浓度。 甲烧杯:,乙烧杯:。 因为加水后浓度相等,所以 ,即 ,解得 。因此,选择 C。
解析 2:甲烧杯有 克酒精,乙烧杯有 克酒精。因为加水后浓度相等,而 ,所以甲乙溶液之比等于溶质之比。 即 ,解得 。因此,选择 C。
设加入水后两杯酒精浓度相同。
- 甲杯:原有酒精质量
加入 克水后,总质量为 ,浓度为
- 乙杯:原有酒精质量
加入 克水后,总质量为 ,浓度为
令两浓度相等:
答:应向每个烧杯中各加入 克水。
溶液问题中,经常可以观察浓度、溶质、溶液三要素的比例关系。无论是正比关系还是反比关系,都是方程关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动笔步骤,快速理清思路。
二、蒸发加水问题
原理
当溶质恒定时,溶液和浓度成反比,溶液越多,浓度越低;溶液越少,浓度越高。
例【模版题】 一种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溶液的浓度为 10%;再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 12%;第三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将变为多少?
- A. 14%
- B. 17%
- C. 16%
- D. 15%
解析 1:溶质不变,溶液与浓度成反比。第二次蒸发前后浓度比为 10:12 即 5:6,所以蒸发前后溶液比为 6:5,即从 6 份溶液变成 5 份溶液。第三次蒸发同样多的水,会从 5 份溶液变成 4 份溶液,溶液比为 5:4,浓度比为 4:5,所以浓度会变成 。因此,选择 D。
解析 2:蒸发加水问题相当于等路程平均速度问题。速度 = 路程 / 时间,浓度 = 溶质 / 溶液。蒸发加水问题中,溶质不变,结构一致。此例题中 10% 状态的溶液与最后浓度为 的溶液,溶质相同,所以混合后浓度为 。而 10% 浓度溶液比 12% 浓度溶液多一份水, 浓度溶液比 12% 浓度溶液少一份水,所以混合后盈亏相补,混合浓度等于 12%。即 ,解得 。
结论
蒸发加水问题前后三次浓度符合连续调和平均数关系。
常用调和平均数:
10, 12, 15, 20, 30, 60
注:等比例变化也符合,如
20:24:30
;200:300:600
等。
设溶液初始总质量为 ,溶质(固体)质量为 ,每次蒸发掉水的质量为 。
- 第一次蒸发后,溶液质量变为 ,浓度为 10%,故
- 第二次再蒸发同样的 ,此时溶液质量为 ,浓度为 12%,故
将两式右端相等:
代入任一式求 ,例如第①式:
- 第三次蒸发同样的 后,溶液质量为
浓度为
因此,第三次蒸发后溶液浓度为 15%(选项 D)。
例 某种溶液的浓度为 20%,加入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 15%,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则溶液浓度变为:
- A. 13%
- B. 12.5%
- C. 12%
- D. 10%
解析:前后加水量相同,溶质不变,所以浓度混合关系是调和平均数关系。观察发现 20 与 12 可以构成中间项为 15 的调和平均数组,所以再加入相同多的水浓度会变成 12%。因此,选择 C。
方程法 设初始溶液质量为 ,溶质质量为 。由浓度定义 。
-
第一次加水后,加入水量设为 ,此时总质量为 ,浓度变为 15%,
-
第二次再加同样的水量 ,此时溶液总质量
溶质仍为 ,所以浓度
快速解法: 假设溶液 100g 进行计算
三、线段混合关系
溶液混合,浓度距离之比 = 溶液质量反比。
溶液甲浓度为 ,质量为 ;溶液乙浓度为 ,质量为 。混合后浓度为 ,则有:
例【模版题】 两个相同玻璃杯都装满蜂蜜水,蜂蜜与水的比例分别为 1:7 和 1:9,则这两杯蜂蜜水混合后的浓度为?
- A. 11.1%
- B. 11.25%
- C. 12.5%
- D. 12.7%
解析:1:7 比例的浓度为 ;1:9 比例的浓度为 。因为玻璃杯相同,所以质量相同,混合后浓度为算术平均值,即 。因此,选择 B。
例【模版题】 有两瓶质量为 1 千克的酒精溶液,浓度分别为 70% 和 45%。先从两瓶中各取部分混合成 1 千克的酒精溶液,测得浓度恰好为 50%。再将这两瓶中剩下的溶液混合,则所得酒精浓度是:
- A. 50%
- B. 55%
- C. 60%
- D. 65%
解析 1:根据线段法,,浓度差之比为 。所以,混合时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为 1:4。而已知混合溶液总质量为 1kg,所以 70% 浓度的溶液取了 0.2kg,45% 浓度的溶液取了 0.8kg。原溶液各自剩下 0.8kg 和 0.2kg。 将剩下溶液混合,质量比为 0.8:0.2 = 4:1,所以浓度距离比为 1:4。两溶液浓度差为 ,按 1:4 比例分配为 5% 和 20%。所以混合后浓度为 。因此,选择 D。
解析 2 (整体思维):因为两瓶溶液初始质量相同,所以完全混合后浓度为 。第一次混合的 1kg 溶液浓度为 50%,剩下的 1kg 溶液浓度设为 。两者等质量混合后,浓度应为 57.5%。所以 ,解得 。因此,选择 D。
例 面包房购买一包售价为 15 元/千克的白糖,取其中的一部分加水溶解形成浓度为 20% 的糖水 12 千克,然后将剩余的白糖全部加入后溶解,糖水浓度变为 25%。问购买白糖花了多少元钱?
- A. 45
- B. 48
- C. 36
- D. 42
解析 1:原有溶质为 kg。设后加入 kg 白糖,则 。解得 kg。所以一共买了 kg 白糖,花费 元。因此,选择 B。
解析 2:加入白糖相当于与浓度为 100% 的溶液混合。根据线段法,浓度距离比为 。所以质量反比为 1:15。因此,后加入的白糖质量为 kg。总白糖为 kg,花费 元。因此,选择 B。
例【较难】 将一满容器浓度为 24% 的溶液放置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蒸发水分后溶液浓度变为 36% 且无沉淀。然后再用浓度为 12% 的溶液将容器加满。请问容器内溶液浓度变为多少?
- A. 24%
- B. 28%
- C. 30%
- D. 32%
解析:第一阶段蒸发水,溶质不变,浓度与溶液量成反比。浓度比为 24:36 = 2:3,所以溶液体积比为 3:2。即蒸发掉了 的水。 第二阶段加满,即用 1 份 12% 的溶液与 2 份 36% 的溶液混合。质量比为 1:2,浓度距离比为 2:1。总距离为 ,按 2:1 分为 16% 和 8%。所以混合后浓度为 (或 )。因此,选择 B。
假设法 假设满容器初始溶液质量为 100 (单位任意),则:
-
初始状态
- 总质量 = 100
- 溶质质量 = 100 × 24% = 24
- 溶剂质量 = 76
-
蒸发后
- 溶质不变 = 24
- 新浓度 = 36%,故总质量 = 24 / 0.36 ≈ 66.67
- 蒸发掉的水 = 100 − 66.67 = 33.33
-
补加 12% 溶液至满
- 需加质量 = 100 − 66.67 = 33.33
- 新增溶质 = 33.33 × 12% = 4
-
最终
- 溶质总量 = 24 + 4 = 28
- 溶液总质量 = 100
- 浓度 = 28%
所以,补加后容器内溶液浓度为 28%。
四、特殊混合问题
1. 多对象混合
对于较复杂的溶液问题,抓好方程等量关系思路更清晰。
例【模版题】 使用浓度为 60% 的硫酸溶液 50 克和浓度为 90% 的硫酸溶液若干克,配制浓度为 66% 的硫酸溶液 100 克,需要加水的质量是:
- A. 10 克
- B. 12 克
- C. 15 克
- D. 18 克
解析 1 (十字交叉倒推):最终混合物是 100 克 66% 的溶液。其中一部分是 50 克 60% 的溶液,那么另一部分就是 50 克未知浓度的溶液。因为质量相同,所以浓度距离相同。未知溶液的浓度为 。这个 72% 的溶液是由 90% 的溶液和水 (0%) 混合而成。根据十字交叉法,。而已知这部分总质量为 50 克,所以水是 克。因此,选择 A。
解析 2 (溶质守恒):设需要 90% 硫酸溶液 克,水 克。 总质量守恒: 溶质守恒: ,解得 克。 所以需要加水 克。因此,选择 A。
例 瓶中装有浓度为 20% 的酒精溶液 1000 克,现在又分别倒入 200 克和 400 克的 A、B 两种酒精溶液,瓶里的浓度变为 15%。已知 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B 种酒精溶液浓度的 2 倍。那么 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A. 5%
- B. 6%
- C. 8%
- D. 10%
解析:设 A 溶液浓度为 ,则 B 溶液浓度为 。 根据溶质守恒定律: 所以 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因此,选择 D。
2. 重复混合
原理 若将浓度为 的溶液 与浓度为 的溶液 混合,得到浓度为 的溶液 。 这等价于将浓度为 的溶液 与浓度为 的溶液 (即纯溶剂) 混合,得到浓度为 的溶液 。 目的:将复杂溶液混合简化为加水问题。
例【较难】 现有浓度为 70% 的盐水 100 克。从中倒出 40 克,再加入 40 克浓度为 20% 的盐水,如此操作共 5 次后,问盐水的浓度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 A. 低于 23%
- B. 23% ~ 25%
- C. 25% ~ 27%
- D. 高于 27%
解析:将所有浓度统一减去 20%。问题转化为: 现有浓度为 的盐水 100 克。从中倒出 40 克,再加入 40 克浓度为 的“盐水”(即纯水)。 每次操作,溶液中“特殊溶质”的含量变为原来的 。 操作 5 次后,浓度变为 。 最后,将减去的 20% 加回来,最终浓度为 。因此,选择 B。
思路
每次操作后盐水的总质量仍是 100 g,只是盐的质量会改变。
设第 次操作后盐的质量为 (单位:克),则:
- 倒掉 40 g 时,倒出的盐量是当前浓度的 40 %,即 。
剩下的盐量 = 。 - 再加入 40 g、盐浓度 20 % 的盐水,加入的盐量是 g。
于是得到递推式
这是一条一次线性递推关系,起始值
计算 5 次后的盐量
因此第 5 次操作后盐的质量约为 23.888 g。
盐水的浓度(盐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
3. 交换相等问题
原理 甲、乙两桶溶液,交换等量后浓度相等,说明交换后两桶中甲、乙原液的比例等于两桶初始总量的比例。
例【模版题】 甲、乙两只装盐水的桶,甲桶有盐水 90 千克,浓度为 40%;乙桶有盐水 60 千克,浓度为 20%。要使两桶盐水的浓度相等,需把两桶盐水相互交换多少千克?
- A. 24
- B. 28
- C. 32
- D. 36
解析:交换后两桶浓度相等,等于总浓度 。 设交换 千克。对甲桶分析,交换后的溶质为 ,溶液仍为 90 千克。 所以 。 另解:因为交换后浓度相等,所以甲桶、乙桶内甲乙原溶液比例相同,都为 90:60 即 3:2。交换后甲桶内有 千克来自乙桶的溶液。因此,交换了 36 千克。选择 D。
例【较难】 有甲、乙两个瓶子,甲瓶里装了 200 毫升清水,乙瓶里装了 200 毫升纯酒精。第一次把 20 毫升纯酒精由乙瓶倒入甲瓶,第二次把甲瓶中 20 毫升溶液倒回乙瓶,此时甲瓶里含有纯酒精的量()乙瓶里含水的量。
- A. 大于
- B. 小于
- C. 等于
- D. 不能确定
解析:这是一个经典的“等量交换”问题。最终甲乙两瓶中的液体总量都恢复到了 200 毫升。 对于甲瓶,它最终的构成是:(初始的水) - (后来倒给乙的水) + (从乙倒来的酒精)。 对于乙瓶,它最终的构成是:(初始的酒精) - (后来倒给甲的酒精) + (从甲倒来的水)。 由于总量不变,甲瓶中减少的水量,必然等于其增加的酒精量。而乙瓶中减少的酒精量,也必然等于其增加的水量。 设最终甲瓶中有酒精 毫升,水 毫升,则 。 甲瓶中的水是从最初的 200 毫升变化而来的,所以乙瓶中含有的水量就是甲瓶损失的水量,即 。 所以,甲瓶里含有的纯酒精量等于乙瓶里含有的水量。选择 C。
下面用“量守恒+浓度计算”来证明——两者恰好相等。
一、第一次倒酒精
-
乙瓶向甲瓶倒入 20 mL 纯酒精。
- 甲瓶:原来 200 mL 清水,加入 20 mL 纯酒精 → 总量 220 mL,含酒精 20 mL。
- 乙瓶:剩余 200 − 20 = 180 mL 纯酒精。
此时甲瓶溶液中酒精浓度为
二、第二次倒回混合溶液
从甲瓶再倒出 20 mL 混合溶液到乙瓶。该 20 mL 中:
-
酒精:
-
水:
于是:
-
甲瓶中剩余酒精量
-
乙瓶中含水量 乙瓶原来无水,倒入的 20 mL 混合液中水量正是
-
结论
甲瓶中剩余的纯酒精量 mL, 乙瓶中含的水量 mL, 两者 相等。
因此,选择 C. 等于。
五、其他线段混合问题
例 某高铁从甲地出发向相距 1500 千米的乙地行驶,其中前一段路以 180 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行驶,后一段路以 260 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行驶,7 个小时恰好走完全程。则前一段路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 A. 540
- B. 630
- C. 720
- D. 810
解析:这是一个平均速度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解决。 全程平均速度为 千米/小时。 两段路程的速度分别为 180 和 260。 根据十字交叉法,两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例为: 。 总时间为 7 小时,所以第一段路用时 4 小时,第二段路用时 3 小时。 前一段路共行驶了 千米。因此,选择 C。
例 某高校艺术学院分音乐系和美术系两个系别,已知学院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30%,且音乐系男女生人数之比为 1:3,美术系男女生人数之比为 2:3。问音乐系和美术系的总人数之比为多少?
- A. 2:1
- B. 3:2
- C. 2:3
- D. 1:2
解析:音乐系男生占本系人数比例为 。 美术系男生占本系人数比例为 。 全院男生占总人数比例为 30%。 根据十字交叉法,两个系的总人数之比为: 。 因此,选择 A。
下面分步详细推导。
-
设定符号 令
-
根据系内性别比列出各系男女人数
-
音乐系男:女 = 1:3,总共 人,故
-
美术系男:女 = 2:3,总共 人,故
-
-
全院男生比例条件 已知学院男生占总人数的 30%,即
-
解方程求比值
两边同乘以 20(通分消去分母):
化简得
-
结论 音乐系与美术系总人数之比为
真题精讲
例 (2024 广东事业单位)杯中有 280ml 的水,加入浓度为 60%的酒精溶液后,杯中溶液的酒 精浓度为 18%,则加入的酒精溶液为( )ml。
- A.90
- B.120
- C.150
- D.180
解析
线段法(配合法) 已知:水 ,浓液 ,目标 。 差比:。 体积比:水 : 60%溶液 。 已知水 对应 7 份,1 份 ,则 3 份 。
方程校验 设加入 ml:。
速判 目标 更靠近 (18 vs 42),故高浓液体积应更小:,合理。
例(2023 上海事业单位)在 1000 克盐水中。加入 80 克盐,浓度比原来提高了约 6.67%,则原来盐水的浓度( )。
- A.3.33%
- B.10%
- C.16.67%
- D.20%
解析
设原盐水浓度为 。 初始盐量 g。 加入 80 g 盐后:总质量 g,盐量 g, 新浓度 。
题给“浓度提高约 ”(即提高 个百分点,),故
两边同乘 1080:
检验:原盐量 g;加入后盐量 g;新浓度 。 提升 ,与题意吻合。
例(2018 联考)现有一种浓度为 15%的盐水 30 千克,如果用 50 千克浓度更高的盐水和它混合,混合后的盐水浓度将大于 20%,而小于 35%。据此可知,后加入的盐水的浓度(假设浓度为 x) 范围是:
- A. 23%<x<47%
- B. 15%<x<35%
- C. 15%<x<23%
- D. 23%<x<50%
解析
用线段法(配比法)一步到位:
-
两份盐水质量比:(低浓:高浓)
-
设目标混合浓度为 (已知 ),线段法给出比例:
由此
-
代入边界:
- 当 时,
- 当 时,
且混合后浓度随 单调递增,所以
因此选 A。
例(2023 江苏)浓度分别为 68%、72%、78%的三种酒精溶液的总质量为 240 克。若将它们全部混合,则可得浓度为 74%的酒精溶液;若只将浓度为 72%和 78%的酒精溶液混合,则得浓度 为 76%的酒精溶液。这三种酒精溶液中,浓度为 72%的酒精溶液质量为( )
- A.30 克
- B.40 克
- C.48 克
- D.60 克
解析
用线段法(配比法)两步到位:
- 先看 72% 与 78% 配成 76%
设它们质量分别为 。
- 把(72%+78%)视作 76%,与 68% 一起配成 74%
总质量 240 克 ⇒ 按 1:3 分成 4 份,每份 60 克: 68% 为 60 克,(72%+78%)为 180 克。再按 分: 克, 克。
故 72% 溶液质量为 60 克。
例(2022 湖北选调)将一满容器浓度为 24%的溶液放置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蒸发水分后溶液浓度变为 36%且无沉淀。然后再用浓度为 12%的溶液将容器加满。请问容器内溶液浓度 变为多少?
- A.24%
- B.28%
- C.30%
- D.32%
解析
解法一 线段法: 设容器满容量为 。
- 初始溶质:。
- 暴晒后无沉淀,溶质不变,浓度变为 。 于是剩余体积 (容器还剩 满)。
- 再用 溶液把容器补满,补入体积为 。
最终溶质:
总容量为 ,故最终浓度为 。
(等价速算:最终是 与 按体积比 的加权平均,。)
解法二 假设法:
用“假设法”(设初始总质量为 100 g):
- 初始溶质: g。
- 暴晒后无沉淀,溶质仍为 24 g,但浓度变为 36%,则此时总质量
- 为把容器加满到原来的 100 g,需要补入 g 的 12% 溶液,带来溶质
- 最终溶质 g,总质量 g,故最终浓度
例(2024 联考)现有一容器,装有 100 克浓度为 75%的盐水,从中倒出 40 克盐水后,再加入 40 克纯净水,如此反复三次。问此时盐水的浓度是:
- A.16.20%
- B.9%
- C.1.62%
- D.0.90%
解析
使用反复操作公式
因此,答案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