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
数量模版题
最值问题

第八章 最值问题

一、抽屉原理(最不利问题)

基本原理:

① 把至少 n+1n+1 个物品放到 nn 个抽屉里,至少有1个抽屉里的东西不少于2个;

② 把至少 m×n+1m \times n + 1 个物品放到 nn 个抽屉里,至少有1个抽屉里的东西不少于 m+1m+1 个;

原理解释:

抽屉原理是最不利思想的体现,结论①里的"至少"便是把前面的数据想到最差的情况。何为最差,是想要让有抽屉里的东西可以达到2个,但情况最差,最差到每个抽屉都只放了1个,就是到达不到2个,那么 nn 个抽屉最不利也只能放 nn 个东西,一旦有 n+1n+1 个东西,就必然突破了刚刚的最差的情况,就会起码有抽屉满足物品数目 2\geqslant 2 的条件了。


例题1【模版题】: 有6种颜色的小球,数量分别为4,6,8,9,11,10,将它们放在一个盒子里,那么,拿到相同颜色的球最多需要的次数为:

A. 6
B. 12
C. 11
D. 7

解析: 目标是拿到相同颜色的球,即拿到2个颜色一样的球。所以考虑最不利情况,每种颜色都只能拿到1个,一共可以拿6次,每种颜色拿一遍,这就是最不利的情况了。而后再拿1个就必然会拿到相同颜色的球,所以最多需要 6+1=76 + 1 = 7 次。

答案: D


例题2: 将若干男生任意分成4组,总会至少有一组的男生多于2人,那么男生至少有几人?

A. 5
B. 8
C. 9
D. 13

解析: 多于2人 == 不少于3人,4组即4个抽屉,所以 2×4+12 \times 4 + 1 个即9个男生分成4组会至少有1组的男生不少于3个。

答案: C


例题3【模版题】: 某中学一年级的学生身高(按整数厘米计算),最矮的是148厘米,最高的是170厘米。如果任意从这些学生中选出若干人,那么,至少要选出多少人才能保证有5人的身高相同?

A. 89
B. 92
C. 93
D. 97

解析: 148厘米至170厘米存在 170148+1=23170 - 148 + 1 = 23 个身高组,所以至少需要 (51)×23+1=93(5 - 1) \times 23 + 1 = 93 人,才能保证有5人身高相同。

答案: C


例题4【模版题】: 现有29份待整理文件,部门经理将待整理的文件分给员工,如果其中至少有一人分到至少4份文件,那么这个部门最多有多少名员工?

  • A. 9
  • B. 8
  • C. 7
  • D. 6

解析: 假设这个部门最多有 xx 名员工,则根据抽屉原理"把至少 m×n+1m \times n + 1 个物品放到 nn 个抽屉里,至少有1个抽屉里的东西不少于 m+1m + 1 个",有 29(41)×x+1=3x+129 \geqslant (4 - 1) \times x + 1 = 3x + 1,所以 3x283x \leqslant 28,则 xx 至多为9。

答案: A


例题5: 有6种颜色的小球,数量分别为4,6,8,9,11,10,将它们放在一个盒子里,那么,拿到6个相同颜色的球最多需要的次数为:

  • A. 6
  • B. 29
  • C. 30
  • D. 31

解析: 目标是拿到6个颜色一样的球。所以考虑最不利情况,每种颜色都只能拿到6个以下最多5个,这就是最不利的情况了。而后再拿1个就必然会拿到相同颜色的球。而6种颜色中有1种只有4个,剩下5种可以拿5个,所以最多需要 4+5×5+1=304 + 5 \times 5 + 1 = 30 次。

答案: C

二、构造数列问题

例题1【模版题】: 5个人平均年龄为29,且没有小于24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至多为多少岁?

A. 46
B. 48
C. 50
D. 49

解析: 要让最大的人尽量大,总量一定那我们让其他人尽量小,其他人年龄最少为24岁,所以年龄最大的人至多是 29×524×4=14596=4929 \times 5 - 24 \times 4 = 145 - 96 = 49 岁。

答案: D


例题2【模版题】: 5名学生参加某学科竞赛,共得91分,已知每人得分各不相同且均为整数,且最高是21分,则最低分最低为:

  • A. 14
  • B. 16
  • C. 13
  • D. 15

解析: 让最低分最低则其他人尽量高,分别是21、20、19、18分,共计 21+20+19+18=7821 + 20 + 19 + 18 = 78 分,此时最低分为 9178=1391 - 78 = 13 分。

答案: C


例题3: 有41块蛋糕分给7人,若每个人分得的蛋糕数各不相同,且分得蛋糕数最多的人不超过9块,则分得蛋糕数最少分得多少块蛋糕?

  • A. 1
  • B. 2
  • C. 3
  • D. 4

解析: 让最少者尽量少,总量一定,则其他人尽量多即可。其他6人至多可以有 9+8+7+6+5+4=399 + 8 + 7 + 6 + 5 + 4 = 39 块蛋糕,所以最少者最少分到 4139=241 - 39 = 2 块蛋糕。

答案: B


前后关联型

例题【较难】: 将75人分为3队,其中人数最多的队的人数是人数最少的队的2.5倍。问人数第2多的队最少有多少人?

  • A. 19
  • B. 21
  • C. 25
  • D. 33

解析方法一: 假设人数最多和最少的队人数分别为 5a5a2a2a,则人数第2多的队最低为 2a+12a + 1,所以 5a+2a+2a+1=755a + 2a + 2a + 1 = 75,解得 a=8.22a = 8.22,则 2a+1=17.4442a + 1 = 17.444,由于 2a+12a + 1 必然为奇数,所以 2a+12a + 1 至少只能取到19,取不到17。

解析方法二: 假设人数最多和最少的队人数分别为 5a5a2a2a,则人数第2多的队最低为 2a+n2a + n,所以 5a+2a+2a+n=755a + 2a + 2a + n = 75,即 9a=75n9a = 75 - n,要让第2多的队人数尽量少,则最多的和最少的队人数要尽量多,即 aa 要尽量大。而由于 aa 为整数,所以 75n75 - n 是9的倍数,所以 9a9a 最大值为72,此时 a=8a = 8n=3n = 3,则 2a+n=16+3=192a + n = 16 + 3 = 19

说明: 解析二与解析一的不同点在于假设"关键先生"第二队时多引入了一个未知数 nn,这样可以满足三个队都是整数解、更快地符合题意。

答案: A


详细思路:

  1. 设三队人数分别为 xx (最少)、yy(第二多)、zz(最多)。

  2. 由题意 z=2.5xz = 2.5x,且总人数为

    x+y+z=75        x+y+2.5x=75        y=753.5x. x + y + z = 75\;\;\Longrightarrow\;\;x + y + 2.5x = 75 \;\;\Longrightarrow\;\;y = 75 - 3.5x.
  3. 由于 x,y,zx,y,z 都为整数,且满足

    xyz=2.5x, x \le y \le z = 2.5x,

    我们对 xx 取值进行枚举:

    • x1x\ge12.5xy=753.5x2.5x \ge y = 75-3.5x6x756x\ge75x12.5x\ge12.5
    • 同时 xyx \le yx753.5xx \le 75-3.5x4.5x754.5x\le75x16.66x\le16.66。 因此 xx 可能的整数值为 13, 14, 15, 16。
  4. 验证各候选:

    • x=13x=13y=753.513=29.5y=75-3.5\cdot13=29.5(非整数,舍去)
    • x=14x=14y=7549=26y=75-49=26z=2.514=35z=2.5\cdot14=35\;符合 14263514\le26\le35
    • x=15x=15y=7552.5=22.5y=75-52.5=22.5(非整数,舍去)
    • x=16x=16y=7556=19y=75-56=19z=40z=40\;符合 16194016\le19\le40
  5. 因此所有合法分配中,第二多的队最少人数为 min{26,19}=19\min\{26,19\}=19

答:19 人(选项 A)。

三、其他最值问题

1. 用未知数表示出讨论对象的值,观察取值范围

例题1: 某商店决定改变销售策略,将球衣打九折出售,结果销售数量比原来增加了50件,但是销售收入减少了200元,则原来的销售数量至少有多少件?

A. 301
B. 351
C. 401
D. 451

解析: 假设原来售价 xx,销售量 yy,则根据题意可以得到 xy0.9x(y+50)=200xy - 0.9x(y + 50) = 200,即 0.1xy45x=2000.1xy - 45x = 2000.1xy=200+45x0.1xy = 200 + 45xy=450+2000xy = 450 + \frac{2000}{x},因为 x>0x > 0,所以 y=450+2000x>450y = 450 + \frac{2000}{x} > 450,又因为 yy 是整数,所以 yy 至少为451。

答案: D


设原来单价为 pp(元/件),原来销售数量为 nn(件),则:

  • 原来收入:R=np.R_{\rm 原}=n p.
  • 打九折后单价为 0.9p0.9p,销售数量变为 n+50n+50,新收入:R=0.9p(n+50).R_{\rm 新}=0.9p\,(n+50).

题意“销售收入减少了200元”,即

R=R200    0.9p(n+50)=np200.R_{\rm 新}=R_{\rm 原}-200 \;\Longrightarrow\; 0.9p\,(n+50)=np-200.

两边同除以 pp(假设 p>0p>0 且为整数),得

0.9(n+50)=n200p    0.9n+45=n200p    0.1n=45+200p    n=450+2000p.0.9(n+50)=n-\frac{200}{p} \;\Longrightarrow\; 0.9n+45=n-\frac{200}{p} \;\Longrightarrow\; 0.1n=45+\frac{200}{p} \;\Longrightarrow\; n=450+\frac{2000}{p}.

因为 nn 为整数,2000p\frac{2000}{p} 也必须为整数,即 pp 是 2000 的一个正整数因子。要使 nn 最小,就要使 2000p\frac{2000}{p} 最小,也即 pp 尽可能大。2000 的最大因子是 2000 本身,此时

n=450+20002000=450+1=451.n=450+\frac{2000}{2000}=450+1=451.

故原来的销售数量至少是 451 件。

答:451 件(选 D)

2. 一元二次函数型最小值

例题2【较难】: 希望中学为三个特困学生发放课外读本。甲发到的读本数与乙发到的读本数的2倍之和比丙发到的读本数多6本;甲发到的读本数与丙发到的读本数的2倍之和比乙发到的读本数多3本,则三个学生发到的读本数的平方和最小值为:

  • A. 14
  • B. 28
  • C. 24
  • D. 20

解析: 假设甲乙丙三人发到读本数分别为 aabbcc,则根据题意有 a+2b=c+6a + 2b = c + 6a+2c=b+3a + 2c = b + 3,消去 aa 可得 b=c+1b = c + 1,代入回去可得 a=4ca = 4 - c,所以三个学生发到的读本数的平方和 =(4c)2+(c+1)2+c2=3c26c+17=3(c22c+1)+14=3(c1)2+1414= (4 - c)^2 + (c + 1)^2 + c^2 = 3c^2 - 6c + 17 = 3(c^2 - 2c + 1) + 14 = 3(c - 1)^2 + 14 \geq 14,当且仅当 c=1c = 1 时取最小值。

答案: A


解法步骤:

  1. 设三位学生分别拿到 a,b,ca,b,c 本读本,且均为非负整数。

  2. 根据题意列方程:

    {a+2b=c+6,a+2c=b+3.\begin{cases} a + 2b = c + 6,\\ a + 2c = b + 3. \end{cases}
  3. 由第一式得 a=c+62ba = c + 6 - 2b,由第二式得 a=b+32ca = b + 3 - 2c。 将二者相等,得到

    c+62b=b+32c    3c3b+3=0    c=b1.c + 6 - 2b = b + 3 - 2c \;\Longrightarrow\; 3c - 3b + 3 = 0 \;\Longrightarrow\; c = b - 1.
  4. 再代回 a=c+62ba = c + 6 - 2b,得

    a=(b1)+62b=5b.a = (b-1) + 6 - 2b = 5 - b.
  5. 因为 a,b,c0a,b,c\ge0,所以

    5b0,b11b5.5 - b \ge 0,\quad b \ge 1 \quad\Longrightarrow\quad 1 \le b \le 5.
  6. 计算平方和

    S(b)=a2+b2+c2=(5b)2+b2+(b1)2=3b212b+26,S(b) = a^2 + b^2 + c^2 = (5 - b)^2 + b^2 + (b - 1)^2 = 3b^2 - 12b + 26,

    b=1,2,3,4,5b=1,2,3,4,5 中检验:

    bbS(b)S(b)
    117
    214
    317
    426
    541

    最小值为 14,对应 b=2b=2,此时 a=52=3a=5-2=3c=21=1c=2-1=1,满足原方程。

因此,三个学生发到读本数的平方和最小为 14

答:A. 14


3. 整数倍数特性

例题3【较难】: 已知正月初六从某火车站乘车出行旅客人数恰好是正月初五的8.5倍,且恰好比正月初七少 9%9\%,则正月初七从该火车站乘车出行的旅客人数至少是:

  • A. 850人
  • B. 1300人
  • C. 1700人
  • D. 3400人

解析: 假设初五初六初七人数分别为 aabbcc,根据题意可知 b=8.5a=17a2b = 8.5a = \frac{17a}{2}c=b0.91=100b91c = \frac{b}{0.91} = \frac{100b}{91},即 c=100×17a91×2=850a91c = \frac{100 \times 17a}{91 \times 2} = \frac{850a}{91}。则因为 ccbbaa 都是整数,所以 bbaa 必然是91的整数倍,则 cc 必然是100、850的倍数,所以至少是100、850的最小公倍数1700。

或者: 因为 c=10091b=85091ac = \frac{100}{91} b = \frac{850}{91} a,所以 cc 是100的倍数,排除 A;所以 cc 是850的倍数,排除 B。C、D 中最小是 C。

答案: C


设正月初五的乘客人数为 xx(人),则:

  1. 正月初六人数:

    x6=8.5x=172x.x_6=8.5x=\frac{17}{2}x.

    因为人数为整数,172x\tfrac{17}{2}x 为整数,故 xx 必为偶数,不妨设 x=2kx=2k,则

    x6=17k.x_6=17k.
  2. 题意“正月初六比正月初七少 9%”,即

    x6=x7(19%)=0.91x7    x7=x60.91=17k0.91=17k91/100=1700k91.x_6 = x_7\,(1 - 9\%) = 0.91\,x_7 \;\Longrightarrow\; x_7 = \frac{x_6}{0.91} = \frac{17k}{0.91} = \frac{17k}{91/100} = \frac{1700\,k}{91}.

    要使 x7x_7 为整数,1700k91\frac{1700\,k}{91} 必须整除。因 gcd(1700,91)=1\gcd(1700,91)=1,故 kk 必须是 91 的倍数。取最小正整数倍 k=91k=91,得

    x7=1700×9191=1700.x_7 = \frac{1700\times91}{91} = 1700.

因此,正月初七的人数至少为 1700 人

答:C. 1700 人


4. 最佳方案问题

说明: 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与工程合作问题的区别,其工作对象是独立的无法合作的,所以要注意整数性质。

例题4【模版题】: 甲、乙两人对100个家庭进行电话调查。若甲、乙完成对1个家庭的调查需要的时间分别是12分钟和20分钟,则他们完成这次电话调查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 12小时28分钟
B. 12小时32分钟
C. 12小时36分钟
D. 12小时40分钟

解析: 甲乙时间比为 12:20=3:512:20 = 3:5,所以效率比为 5:35:3。要让完成100个家庭的调查用时最短,则尽量要同时完成,则分配任务量尽量要按照 5:35:3 的效率比分配。而 100÷8=124100 \div 8 = 12 \ldots 4,无法除尽,需要对最后剩下的4家单独考虑。前面96家按照 5:35:3 分配甲60家乙36家,用时 60×12=72060 \times 12 = 720 分钟即12小时。最后4家如果甲2乙2则需要 20×2=4020 \times 2 = 40 分钟,如果甲3乙1需要 12×3=3612 \times 3 = 36 分钟,所以至少需要12小时36分钟。

答案: C


把甲完成的家庭数设为 xx,则乙完成的家庭数为 100x100-x

  • 甲完成 xx 个家庭需要的时间:12x12x(分钟)
  • 乙完成 100x100-x 个家庭需要的时间:20(100x)20(100-x)(分钟)

两人同时进行,整个调查的完成时间是两人的工作时间的最大值:

T(x)=max(12x,  20(100x))T(x)=\max \bigl(12x,\;20(100-x)\bigr)

我们要使 T(x)T(x) 最小。先令两者相等求近似平衡点:

12x=20(100x)12x=200020x32x=2000x=62.512x = 20(100-x) \\ 12x = 2000 - 20x \\ 32x = 2000 \\ x = 62.5

因为家庭数必须为整数,检查 x=62x=62x=63x=63

xx甲时间 (分钟)乙时间 (分钟)完成时间 TT (分钟)
6212×62=74412\times62 = 74420×38=76020\times38 = 760760
6312×63=75612\times63 = 75620×37=74020\times37 = 740756

最小的完成时间是 756 分钟

756 分钟=12×60+36=12 小时 36 分钟756 \text{ 分钟}= 12 \times 60 + 36 = 12\ \text{小时}\ 36\ \text{分钟}

因此他们完成这次电话调查所需的最少时间为 12 小时 36 分钟

C. 12小时36分钟\boxed{\text{C. 12小时36分钟}}

例题5【较难】: 用一个饼铛烙煎饼,每次饼铛上最多只能同时放两个煎饼,煎熟一个煎饼需要2分钟的时间,其中每煎熟一面需要一分钟。如果需要煎熟15个煎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 A. 14
  • B. 15
  • C. 16
  • D. 30

解析: 饼铛1分钟可以煎熟2个面,15张煎饼有30个面,所以需要 302=15\frac{30}{2} = 15 分钟。

答案: B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优化煎饼的烙制过程,充分利用饼铛每次最多放置两个煎饼的空间,以最少的时间煎熟所有煎饼。

  1. 单个煎饼与两个煎饼的情况
    每个煎饼需要煎两面,每面1分钟,总耗时2分钟。若同时煎两个煎饼,可同时利用饼铛的两个位置:先煎两面的第一面(1分钟),再翻面煎第二面(1分钟),同样2分钟即可煎熟两个,效率最高。

  2. 多个煎饼的规律

    • 当煎饼数量为偶数时,每次煎两个,总时间等于煎饼数量(例如4个煎饼需4分钟,6个需6分钟)。
    • 当煎饼数量为奇数时,关键是处理前3个煎饼,剩余的偶数个按上述规律操作。
      以3个煎饼为例:
      • 第1分钟:煎A正面和B正面;
      • 第2分钟:煎A反面和C正面(A熟);
      • 第3分钟:煎B反面和C反面(B、C熟)。
        共3分钟,即3个煎饼需3分钟。
  3. 15个煎饼的计算 15是奇数,可拆分为“3个 + 12个(偶数)”:

  • 前3个煎饼需3分钟;
  • 剩余12个(偶数),每次煎2个,需12分钟。

总时间:3 + 12 = 15分钟。

答案:B

真题扩展

(2024 联考)某部门工会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进职工身心健康,组织开展了拔河、羽毛球、乒乓球、台球四项比赛活动,每名职工参加一项或者两项比赛。若要保证至少有 5名职工参加的比赛项目完全相同,则该部门参加比赛的职工至少有:

  • A.40 名
  • B.41 名
  • C.50 名
  • D.51 名

解析

  • 每名职工报 1 项或 2 项

  • 可能的“参赛组合”(完全相同指组合一致)共有:

    • 报 1 项:C41=4C_4^1=4 种;
    • 报 2 项:C42=6C_4^2=6 种;
    • 合计 4+6=104+6=10 种组合。

要保证“至少 5 人组合完全相同”,等价于:任一组合出现人数 ≥ 5。 按鸽巢原理,若想尚不能保证出现 5 人同组合,最多可让每种组合各有 4 人,即 10×4=4010 \times 4=40 人仍可能没有某一组合到 5 人。 因此再多 1 人(第 41 人)就必然使某一组合人数达到 5。

最少需要=(51)×10+1=41\text{最少需要}=(5-1)\times 10 + 1 = 41

至少需要 41 名 才能保证存在 5 名 职工参赛项目完全相同的组合。

易错点提醒:这里的“完全相同”是指报的项目集合一致(如“羽毛球+乒乓球”与“乒乓球+羽毛球”算同一组合),不是“有相同项目”。


(2024 联考)部队射击比赛中,5 名参赛的战士共击中了 88 次目标。已知任意 2 人击中的目标数量均互不相同,问射击成绩排前两名的战士至少击中了多少次目标?

  • A.37
  • B.39
  • C.58
  • D.82

解析

设定与可行性约束

设第二名为 xx,第一名为 x+1x+1(使前两名之和最小)。 为了在不增大前两名的前提下尽量“凑够”总和 88,把其余三人尽量取大但仍需互异且小于 xx,取为:

x1,  x2,  x3.x-1,\;x-2,\;x-3.

此时在“前两名最小(x,x+1x,x+1)”的前提下,总和能达到的最大值是

(x+1)+x+(x1)+(x2)+(x3)=5x5.(x+1)+x+(x-1)+(x-2)+(x-3)=5x-5.

要在不提高前两名的情况下把总和“凑到” 88,必须有

5x5    885x93x18.6.5x-5\;\mathbf{\ge}\;88\quad\Longrightarrow\quad 5x\ge 93\quad\Longrightarrow\quad x\ge 18.6.

因此整数下界是 x=19x=19,此时前两名之和最小为

(x)+(x+1)=19+20=39.(x)+(x+1)=19+20=39.

构造一组可行解

取后三名为 {14,17,18}\{14,17,18\}(互不相同且都小于 19),则 14+17+18+19+20=88,14+17+18+19+20=88,

满足题意,且前两名合计 3939


(2022 江苏)某机构对全运会收视情况进行调查,在 1000 名受访者中,观看过乒乓球比赛的占 87%,观看过跳水比赛的占 75%,观看过田径比赛的占 69%。这 1000 名受访者中,乒乓球、跳水和田径比赛都观看过的至少有:

  • A.310 人
  • B.440 人
  • C.620 人
  • D.690 人

解析

(容斥/鸽巢思路)

设看乒乓、跳水、田径的人数分别为 A=870, B=750, C=690|A|=870,\ |B|=750,\ |C|=690,总人数 N=1000N=1000

把每个人“贡献”的观看次数相加,得到

A+B+C=870+750+690=2310.|A|+|B|+|C|=870+750+690=2310.

若尽量减少“三看全”的人数,就尽量让人们只看不超过两项。这样每人最多贡献 2 次,总贡献不超过 2N=20002N=2000。但实际贡献是 2310,多出来的23102000=3102310-2000=310必须由三看全的人来“补”(每个三看全的人相对“至多看两项”的上限多贡献 1 次)。 因此“三看全”的人数至少为 310

(一般地:三集合“全交”的最小值 A+B+C2N\ge |A|+|B|+|C| - 2N。)


(2021 广东选调)某单位在网上办公系统传阅了 15 份文件,甲阅读了 9 份,乙阅了 12 份,丙 阅读了 10 份,则甲、乙、丙三人共同阅读过的文件至少有( )份。

  • A.0
  • B.1
  • C.2
  • D.3

解析

  • 总文件数 N=15N=15
  • 三人阅读量之和:9+12+10=319+12+10=31

若尽量让“三人共同阅读”的份数(记为 tt最小,就尽量让其他文件每份最多被两人阅读(这样每份文件对总阅读次数的贡献不超过 2)。 于是有不等式:

31总阅读次数2×15每份至多被两人读+t三人同读多出来的 1 次/份=30+t\underbrace{31}_{\text{总阅读次数}} \le \underbrace{2\times 15}_{\text{每份至多被两人读}} + \underbrace{t}_{\text{三人同读多出来的 1 次/份}} =30+t

t3130=1t\ge 31-30=1

可行性构造(证明下界可达)

取“三人同读” t=1t=1。其余 14 份各由恰好两人阅读,设

AB=5, AC=3,BC=6|AB|=5,\ |AC|=3, |BC|=6

|A|&=5+3+1=9,\\ |B|&=5+6+1=12,\\ |C|&=3+6+1=10, \end{aligned} \quad |A\cup B\cup C|=1+5+3+6=15$$ 完全满足条件。因此下界可取。 --- **结论**:三人共同阅读的文件至少 **1 份**(选 **B**)。 > 口诀:三集合三交最小值 $\ge |A|+|B|+|C| - 2N$。本题 $31-2\times15=1$。